林海幽深,草原辽阔,大漠浩瀚……祖国北疆风光独特,美如画卷。
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近年来,内蒙古军区组织全区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地方生态建设,持之以恒防沙治沙,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牢记嘱托向绿而行
有些关怀,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时光回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中,关注最多、论述最多、部署最多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
殷殷嘱托,重如千钧。全区上下以强烈的感恩之心和奋进之志,扛起绿色使命,铆足劲头、苦干实干,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树林一天天扩大、沙地一天天缩小,大家打心眼里高兴。治沙造林,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近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的民兵李军国说。这些年,他和妻子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植树固沙,培育经济林木,绿植面积已扩大到近300亩,不毛之地焕发勃勃生机。
巴彦淖尔地处华北、西北结合部,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节点。据巴彦淖尔军分区机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新时代,巴彦淖尔军分区机关和杭锦后旗人武部、磴口县人武部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先后种植沙枣、梭梭、柠条等苗木30余万株,筑起一条长48公里的防风阻沙林带。
“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殷殷嘱托,广大部队官兵谨记在心。
内蒙古军区把参与生态建设作为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向荒山进军、为沙漠播绿。”
近年来,内蒙古军区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地方生态建设,先后参与60余个生态基地和胡杨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50余万亩生态林建设。
一茬接着一茬干
长420公里、宽1至10公里,横跨5个旗县的生态防护林带,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从2000年开始,锡林郭勒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两大沙地治理和草原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完成治沙任务535万亩,沙化得到基本遏制。
绿进沙退,曾经的风沙源,实现了“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转变。这也有锡林郭勒军分区官兵的一份功劳。
去年10月26日,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现场推进会召开当日,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重点工程2023年秋季会战启动。
“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之举,军分区全体官兵将和驻地干部群众一道,坚定必胜信念,坚决完成任务。”锡林郭勒军分区干事李战涛话语铿锵。
位于我区东部的赤峰,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穿境而过。治沙不仅要有滚石上山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如今有了科技助力,挖坑机钻土挖坑、无人机飞播种子、水枪在沙地冲出种植树孔等方法,大大提高了防沙治沙质效。打赢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全体官兵信心满满。
“打好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歼灭战,我们要发挥民兵队伍成建制、能突击、肯吃苦的优势,积极参与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赤峰军分区负责人表示。
驻区部队官兵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巩固集宁植树基地、商都植树基地等生态基地建设成果,主动参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岱海母亲湖,我们在行动”等,逐年加大阿拉善左旗“青年世纪林”、杭锦旗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兴安盟“爱民生态林”建设力度,形成“东部抓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中部抓绿化荒山、西部抓防沙治沙”的生态建设格局。
沙窝窝产出“金蛋蛋”
隆冬时节,行走在广袤的腾格里沙漠,沙拐枣和红柳坚挺的枝条迎风摇曳。
阿拉善军地20年如一日推进治沙造林、兴边富民工程,建设“青年世纪林”“军民生态林”,腾格里沙漠东缘现已形成一道长约3万米、宽约4000米的绿色长廊。
时间回到2001年春天,时任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旦生带领官兵奋战多日,在腾格里沙漠东缘种下30亩耐旱灌木,开启与腾格里沙漠的绿色情缘。
“快看,活了!”第二年春天来临,星星点点的绿芽给官兵带来无限希望和动力,当年植树造林面积增至400亩。涌动的绿色,成为漫天黄沙里最动人的风景。
经过20多年的接力攻坚、治沙播绿,广大官兵在这片“生命禁区”创造出绿色奇迹。如今,由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阿拉善军分区、盟林业局和生态建设专业组织牵头建设的梭梭苁蓉产业基地、沙生灌木采种基地等五个基地已初具雏形。
“梭梭树是防风固沙的耐旱植物,还可以孕育‘沙漠人参’肉苁蓉。”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民兵谢宝民说,2004年,他在旗政府和人武部的支持下,积极退牧还林、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并承包草场治沙造林,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柠条、甘草、苁蓉等林间经济作物已创收10多万元。
阿拉善军分区还联合军地单位,帮助农牧民建设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打通“种、养、育、订、运、销”链条,形成“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模式,为集体经济注入循环发展的动力。
沙窝窝产出“金蛋蛋”,林业基地成了“绿色银行”,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山绿了,沙漠小了,牛羊肥了,产业多了,农牧民的收入增加了。”阿拉善军分区负责人说,“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人心也就稳定了,固边守边的意识自然就强了。”
久久为功,换来生生不息。内蒙古军区广大官兵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一茬接着一茬干,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持续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贡献,永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