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 齐唱“嘹嘹啰” 共享好生活

在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社区志愿者赵羽(中)和社区群众排练极具地方特色的歌曲《幸福嘹嘹啰》。广西日报记者 梁凯昌 摄
广西文化艺术中心。 广西日报记者 徐天保 摄
  □广西日报记者   乔晓莹   孟振兴 

  卢彬彬   李晟

  “那天你问我,幸福是什么?我想悄悄告诉你,幸福是首歌。嘿嘹嘹啰,嘿嘹嘹啰,嘿幸福嘹嘹啰……”2月28日上午10时许,一曲《幸福嘹嘹啰》飘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歌曲创作者、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赵羽正在与社区群众一起欢唱。歌者的热情吹散了初春的寒意,让记者真切感受到各族一家亲的融融暖意。

  “这首歌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结晶。”赵羽是生活在广西的满族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在八桂大地的千村万寨收集了上千首原生态山歌。在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等地采风期间,赵羽领悟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啰山歌”的魅力,他将传统山歌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有机结合,创作出了这首曲调优美、特色鲜明的《幸福嘹嘹啰》。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蟠龙社区视察期间,赵羽就与社区居民一起弹唱《幸福嘹嘹啰》;龙年春节前后,《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晚依托46家国内外媒体和相关机构将这首歌向海内外传唱。“今天我回到熟悉的蟠龙社区,与这里的各民族同胞一起用音乐诠释友谊、感受快乐,这种氛围很好、很温馨。”赵羽动情地说。

  民族团结不仅沁入了艺术家的创作,也融入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蟠龙社区生活有汉族、壮族、瑶族、水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15个民族的同胞,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近1/3。”蟠龙社区党委副书记许玉君介绍说,社区结合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的特点,创新践行“136”工作机制,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织牢精神纽带、用好治理平台“三个抓手”,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条件,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每逢传统节日,社区都会组织群众唱歌跳舞、聚餐品茶,五色糯米饭、柠檬鸭、酸汤鱼、老友粉等各种特色美食在各家各户的交流中传播开来。“我是汉族,也能做壮族的特色菜,我爱人是仫佬族,汉字书法练得有模有样。”蟠龙社区艺术团骨干、现年74岁的何继荣老人说,“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什么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还有一个多月就到‘壮族三月三’了,这段时间我们要加紧排练节目,届时在舞台上‘一展歌喉’。”

  《幸福嘹嘹啰》还在传唱,民族团结带来的幸福生活也在不断延续。在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蔗农们早早开始了春耕生产,甘蔗种植农机在蔗田里来回穿梭,进行开沟、下种等作业,新一年的“甜蜜事业”正播下希望。

  “去年我们家甘蔗亩产达到7吨,按糖厂给我们520元/吨的收购价算,每亩地能赚3000多元,感谢党对我们的关心。”黄安村的壮族村民莫从平说。

  2023年初,投资超过50亿元的“国字号”水利工程——桂中治旱工程实现了通水,凤凰镇结合“双高”基地现有水利化设施,引治旱水流入基地,结束了这里种甘蔗靠天吃饭的历史。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这里的甘蔗亩产量增加了1-2吨,直接为蔗农带来每亩近千元增收。

  为了使各族群众共同通过发展甘蔗种植产业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凤凰镇还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带动、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蔗农开展订单种植和科技创新,使蔗农在水、肥、药等方面的投入和耕种管收等方面的支出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300元,每亩糖料蔗产出收入增加约700元。“我们世代居住在这里,不分民族一起生活、下地,早已融为一体。现在甘蔗产业这么好,大伙一定会把日子过得像甘蔗一样甜蜜。”莫从平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闯新路进中游 万马奔腾向未来
   第09版:视界
   第10版:经济周看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幸福像花儿一样
内蒙古: 续写荣誉史 绽放新风采
广西: 齐唱“嘹嘹啰” 共享好生活
西藏: 打造桃花源 掀起旅游热
宁夏: 擦亮“志愿红” 绘出小康景
新疆: 种好甜蜜果 拓宽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