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 打造桃花源 掀起旅游热

身穿各民族服饰的拉萨市第一小学学生正在参加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西藏日报记者 潘多 摄
八廓街夜景。 西藏日报记者 陈博文 平措次仁 摄
  □西藏日报记者   张猛

  初春时节暖意浓,嘎拉村里看变化。

  春节、藏历新年刚刚过去,年味还未走远,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嘎拉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游客不断,他们在展览馆内一件件展品前驻足,在展馆大屏幕播放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嘎拉村的视频前仔细观看,感受这个高原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听取嘎拉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介绍,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绿色银行”兑换商店、卫生室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

  嘎拉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拼搏,积极进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砥砺前行、争先出彩。

  2月25日,记者来到嘎拉村,一片桃林已经冒出了花骨朵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带着十几名群众在桃林下忙碌地修剪、除草、捡拾垃圾。“3月是林芝桃花节举办的日子,那时候大批游客都会来到这里,我们趁着还有不少时间,赶紧把桃林整修一下,迎接游客到来赏桃花。”一边干活,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一边向记者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考察时曾说“村桃花很美,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福利,送给你们一个桃花源啊。”

  难以想象,如今生活幸福美好的嘎拉村村民,在30年前还靠种地和砍伐树木维持生计,生活很困难,村里的1200多棵古桃树也没有被好好利用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援藏力量的帮助下,嘎拉村因地制宜,以“桃花源”景区为依托,打造“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办民宿,种植养殖,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吃生态饭 走致富路”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总书记考察后,嘎拉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更清晰、干劲更足了,村“两委”带领群众围绕嘎拉桃花源、农业综合体等项目不断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模式,开发民俗体验项目、推出周边文创产品、制作桃花特色美食,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游客体验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去年村里仅仅桃花节相关的收入就超过了300万元,每户村民分红10多万元,相信今年收入会更高。”边巴信心十足地说道。

  2月25日,正好是周日,几个孩子在家长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嘎拉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孩子们边看边和家长以及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2022年3月,嘎拉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正式开馆。“展览馆把村里丰富的资源作为教育的生动教材,让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扩大红色研学的影响力,提升红色研学的魅力。”讲解员黄海芬表示,展览馆为各级党组织感悟领袖情怀、汲取奋进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每年吸引区内外超过400个党组织、2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馆内采用老照片修复、老物件展陈、多媒体视频、电子立体沙盘、红外线感应灯罩等方式,歌颂共产党的恩情、讲好村里人的故事,并利用党员初心学堂、“笑脸墙”拍照留言系统和桃花实景打卡点等展项,增加了观众观展时的互动体验,实现“联展、联学、联训、联游”目标。通过开发文创套盒、桃花口罩等文创产品,形成产业链条,助推乡村振兴。

  嘎拉村里一栋栋气派而又敞亮的藏式民居被鲜花和果树遮掩,屋内家具家电俱全,自来水、网络入户,小汽车更是随处可见,村民们在村里就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

  “这几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拼搏,如今村里除了发展旅游业,还组建了村运输队、建成了几家民宿、开发了水果采摘园等产业,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乡村振兴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稳。”边巴笑着说道。

  不远处的尼洋河静静地流向远方,绿树桃花掩映的嘎拉村村民们又开始了忙碌幸福的一天。一幅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闯新路进中游 万马奔腾向未来
   第09版:视界
   第10版:经济周看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幸福像花儿一样
内蒙古: 续写荣誉史 绽放新风采
广西: 齐唱“嘹嘹啰” 共享好生活
西藏: 打造桃花源 掀起旅游热
宁夏: 擦亮“志愿红” 绘出小康景
新疆: 种好甜蜜果 拓宽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