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未来产业是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也是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顺应“未来技术”跨领域、跨层级、跨学科创新的趋势,推动科研组织范式创新,增强“未来技术”自主供给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根据各盟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布局、系统谋划,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作用,加强对未来产业的政策扶持
□邢智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对各地培育新增长点、开辟新兴赛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内蒙古而言,发展未来产业是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也是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增强“未来技术”自主供给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初一公里”。现阶段,我区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依然薄弱,发展未来产业面临“先天不足”,建设未来产业必须解决好未来技术“从哪来”的问题。一方面,要顺应“未来技术”跨领域、跨层级、跨学科创新的趋势,推动科研组织范式创新,增强“未来技术”自主供给能力。加快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和“科学家+企业家”协同机制,探索实施科技创新群主制,借助科技创新“4+8+N”合作机制,引导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搭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企业共同体和知识产权联盟,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体系。结合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空天、生命与健康等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等八大方向,找准点位,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在一两个点位上争取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未来技术”的市场规模会越做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紧跟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强化跟踪研究中长期全球技术变革的战略预见,加快建立高水平科技成果情报网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内蒙古落地。
从实际出发系统谋划空间布局
当前,全国各地区正在加紧布局未来产业,掀起了发展未来产业的良好势头。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去我国一些新兴产业在开始布局阶段出现过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和供需错配。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动内蒙古未来产业发展也应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根据各盟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布局、系统谋划。由于未来产业对创新资源、要素的应用场景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市场发育不成熟,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产业培育周期较长,因此在全区布局未来产业不宜短期内全面展开。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未来产业布局适宜以先导区建设的形式开局起步,通过先导区建设进行多路径探索,先行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对内蒙古而言,呼包鄂地区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要素保障能力较强,国家支持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密集签约了一批有关未来产业发展的项目,发展未来产业具备了一定条件,可优先建设呼包鄂未来产业先导区。此外,在布局未来产业的同时,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区发展的基本盘,许多工业品产量在全国占比率较高,在保障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认识到未来产业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主线就是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对于尚未重点布局未来产业的地区,要加快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未来产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就是要把多种资源要素有效组合起来,聚焦产业发展创新要素配置,推动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未来产业是科技创新范式变革下,依托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化、引领新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的产物,是牵引性很强的先导产业,更加注重政产学研用的一体贯通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需要在发展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从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来看,浙江省提出了“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深圳市提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发展模式,为我区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内蒙古而言,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例如,“场景应用—技术转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全国创新资源,满足场景应用需求;再比如,“联合源头创新/自主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化—场景应用”的发展模式通过强化源头创新,可以更好满足区内外场景需求。
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作用
未来产业发展是科学发现、技术突破、技术孵化、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强调多方面创新资源聚合的高效性、市场机制的灵活性、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多样性。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科技创新需求敏感度高、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相对灵活的特点,与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较高。在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的当下,新型研发机构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创意、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超过半数的新型研发机构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因此,我区在发展未来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作用,重点选育一批由企业牵头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集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金融赋能于一体的未来技术研究院,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未来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等过程,在每个时期都需要相应的产业政策予以支持。考虑到未来产业的战略性、先导性特征,现有市场需求往往难以带动未来产业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尽快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未来产业的政策扶持,在未来产业技术熟化、产品中试、早期市场等全链条上给予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未来产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要在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领域建立容错试错纠错机制,在项目管理方式、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敢于先行先试。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是未来产业发展主线中的重要方面,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在内蒙古产业化落地,要发挥场景需求的牵引作用,组织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研究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发布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清单。要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对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的应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奖补。要强化“蒙科聚”一张网连接内外、融合线上线下的平台功能,逐步做大做活做强内蒙古技术市场,为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提供更多可能。总之,未来产业当前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哪个地区产业政策、发展机制有首创性、吸引力,哪个地区就有可能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定先机。在培育未来产业过程中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未来产业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