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监管,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本报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刁博禹

  “以前,后厨是餐馆重地,食客难见真容。如今,很多餐馆后厨都是公开透明的,食材品质、卫生状况等食客可以一目了然,吃着放心!”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吉日格勒蒙餐馆,明亮的厨房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调料、餐具,说起在全盟推行的“明厨亮灶”餐饮服务,消费者刘先生深有感触。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近年来,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把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全面引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引导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诚信经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传统监管向新型监管的转变,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在乌兰浩特市餐饮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示范街,乌兰浩特市喜红城家宴酒店、乌兰浩特市麦庄春饼烤鸭坊金泽店等9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分别“上墙”。在这里,消费者不仅能透过玻璃窗看到后厨里厨师们烹制菜肴的过程,还能通过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将餐厅后厨的各个角落尽收眼底。

  “消费者在外就餐最怕吃得不干净,我们家的顾客在手机上能把后厨看得清清楚楚,吃得踏实、放心,生意也更加红火。”乌兰浩特市麦庄春饼烤鸭坊金泽店的经营者武艳玲说。

  “‘互联网+明厨亮灶’是将食品原料追溯、现场操作过程、企业证照信息、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内容通过互联网集中进行展示,是监管部门和群众在线监督,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都林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张世福说。

  “截至目前,兴安盟已有5812家持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实现‘明厨亮灶’,3200家餐饮服务提供者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盟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再上新台阶。”据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科长王丽卓介绍,今年,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诚信建设工程”相结合,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特点,从经营规模(面积)、经营方式、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主体经营资质(许可)、信息公示、诚信建设等动态风险因素,对全盟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A、B、C、D四级风险分级评定,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差异化监管,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科右前旗鑫银泰世纪宴会中心生意火爆,一派忙碌景象。科右前旗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股股长侍静带着监管人员,正从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资质、信息公示、食品安全管理、“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等方面进行现场核查,以确定风险等级。

  “对A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日常监督检查;对B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每年至少进行2次日常监督检查,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对C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每年至少进行3次日常监督检查,每四个月至少进行1次;对D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每年至少进行4次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侍静说,全盟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信用激励的办法,约束餐饮行业从业者,实现诚信建设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机融合。

  食安大于天,监管无终点。2024年,兴安盟市场监管局将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探索形成“信用+食品”监管新模式,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乡村振兴
   第11版:文件
   第12版:要闻·文件
“博物馆热”提前升温
以赛促学锻造“精兵强匠”
硬核招聘让“纳才”“求职”双向奔赴
缤纷社团课上出“新花样”
丝弦“北疆行”赢得满堂彩
适应性培训助力退役士兵再就业
智慧监管,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