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融入社会治理,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技术能够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促进公共服务普及性和包容性发展,为实现更加均等、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提供重要助力
●坚持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推动社会治理走向“数字善治”
□王秀青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正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重塑着新的治理格局,也推动着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融入社会治理,提升不同场景需求下的社会治理能力,更好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全社会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治理问题的多变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逻辑特别是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都要求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把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社会治理是数字治理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数字治理中最能体现共建共治共享价值理念的治理。
从组织形态看,当今社会人口大规模的流动,线上线下的融合渗透、多样化的社区居住特征逐步凸显,社群组织在物理与虚拟空间之间的交互更加频繁。从传统的单位制、街区制到社区制,新形态下的利益协同难度有所加大,需要借助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赋智赋能。从外部环境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关系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人民利益诉求多样化趋势明显,社会治理领域条块分割、响应迟滞、社会主体活力不足制约了社会治理成效,传统社会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需要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驱动社会发展观念与制度创新,催生更符合社会治理实际、能提升社会治理实效的新模式。从资源配置看,除了人、力、财、物以外,社会治理需要释放数字要素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放大、叠加、增倍作用,为社会高效能运转注入新动能。
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时代潮流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能够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促进公共服务普及性和包容性发展,为实现更加均等、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提供重要助力。基于“一张网”的社会治理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条块化、分割化治理所带来的治理困境,推动各层级各部门各主体之间信息互通互联,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提供了新载体。共建共享共治的数据池打破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治理数据的协同共享,为社会治理过程更加开放透明提供了基础。以数字技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理念变革、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从现有的实践来看,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全方位、多领域、跨层级的解决方案,在政府治理、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环境治理等方方面面,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优化完善了政府治理体系、数据开放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了政府治理效率。数字技术能够有效赋权社会治理,比如数字政务有效拓宽了社会监督渠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商关系;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效推动社会群体及其利益的再组织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大数据通过采集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助力精准识别城市治理热点;综合运用多项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为准确防控社会风险提供了可行方案;物联传感的数据采集大幅度提升了环境治理监测水平,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加快社会治理数字化发展进程
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表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数字化治理中的统筹推进作用。要发挥党组织对数字化治理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和完善数字化治理组织联动体系,牢牢把握数字化治理正确方向,把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数字化治理各方面各环节。推动数字技术赋智赋能基层党建,打造智能便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党群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可视化、在线化和数据化,通过实施一系列智能化特色党群服务项目,使党群工作及其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以加强党建为抓手,推动党建与数字化治理双向互促,持续完善智慧党建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居村换届、基层治理等场景,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的系统融合、数据融通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数字化助推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构筑共建共享共治的数字治理环境。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深,数字治理边界不断扩展,治理复杂度日益加大,以往单纯依靠政府的治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数字化治理迫切需要吸纳多元主体互动参与、协同合作。要营造包容性更强、开放度更广的数字化治理环境,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推动数字技术发展创新和应用最活跃最主要的力量,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搭建专业化政企社互助互动平台,促进多元主体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以治理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建立互信互助的政企社协作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优化完善数字资源获取渠道,有序引导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等创新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数字技能培训学习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和数字创新能力,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效能。良好的数字生态是推动社会治理全方位智能化转型的根本保障。数字化治理带来决策数据化、服务精准化、办事便利化的同时,数据信息安全、数据过度采集和个人隐私泄露、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对数据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与能力挑战。因此,要坚持“科技向善”,增强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应用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加强数据治理领域立法工作,构建完备的数字化治理制度机制,依法保护各类数字主体的数据权益,做到规范管理与高效服务相统一,营造更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治理生态。加快安全技术能力发展,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手段,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保护,建设全面覆盖的实时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推动社会治理流程再造与模式优化,以数字技术助力社会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社会治理的初衷和本意,在于运用各种治理措施和手段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聚集效应,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配置,保障底线民生,拓展基层民生,提升品质民生,使优质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更加可及,让农村牧区和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持续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鼓励各部门在服务模式、优化流程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加快促进数字技术、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融合发展,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高效协同和服务,推动形成兼顾标准规范和地方特色的政务服务模式,不断增强群众在数字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拓展个人事项服务场景应用,促进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按需共享、有序开放,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广泛应用到社会治理场景,构建智慧型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治理理论相结合的先进治理模式,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效能优势,发挥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已经成为共识。要坚持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加快社会治理数字化发展进程,推动社会治理走向“数字善治”。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