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再到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潮

内蒙古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

稀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抗菌材料研发。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统计小麦出苗率。
  □本报记者  及庆玲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现实所需,更是未来所向。内蒙古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研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

  “你看,麦苗已经一拃多高了,长势非常好,如果收割时的结籽情况和实验室里得到的数据差不多,就说明我们的中试成功,可以大面积推广了。”整个春耕期,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老师雷红量都带着学生在达拉特旗、杭锦旗的4个重度盐碱地试验点上翻土、播种。

  谁能想到,如今的绿洲曾是泛着白光的盐碱地。

  谈到通过改良种子就能改良盐碱地这一科技成果时,雷红量眼眸里满是光芒。“在鄂尔多斯特别是沿黄地区,大片的盐碱地寸草不生,而传统的改良土壤每亩地需要在正常种植成本之外,再投入2000元到6000元,最终每亩收益不到2000元。我们测算过,如果试验成功,一亩地多投入4元钱通过改良种子,就能实现盐碱地的综合开发”。

  富硒小麦、向日葵,用玉米芯培育富硒蘑菇,无土栽培草莓……盐碱地变成丰产田的背后,是雷红量带着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品种培育的一个个不眠夜。雷红量带领科研团队通过种子强化技术,仅用一年的制种周期,就让种子获得了耐盐碱特性,实现盐碱地改良低成本、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效果。

  眼下,科技与农业的“双向奔赴”同样在呼和浩特市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走进位于赛罕区金河镇什不斜气村的简耘科技马铃薯数字化种植研发示范基地,远远地就看到一台台播种农机具在田间来回穿梭。

  “我们现在所在的简耘科技马铃薯数字化种植研发示范基地是今年全新打造的,种植面积900亩,因土质不同,我们分2个区域,划分了16个地块单元,种植了2个不同品种的加工薯。我们追踪每个地块的土壤养分地图和产量地图,找到地块土壤养分和产量差异的原因。归因分析后,采取不同的农艺作业措施,即变量作业,这是我们今年研究的内容之一……”内蒙古简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宇光说。可别小看这片土地,它有一个不同于传统人工种植的“智慧大脑”在全程操控。正是这个“智慧大脑”,让种植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与传统农业相比,内蒙古简耘科技有限公司把传统农业经验化的种植方式用数字化表达出来,通过数字化种植技术,不但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还降低了肥料使用量和灌溉水量,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循环农业。

  “自2020年开始,我们在自治区范围内已经累计采集了7亿多条马铃薯田块级数据信息,累计服务面积达300多万亩。种植的加工薯品种在种植前就已经锁定了订单,根据订单方所需的马铃薯需求量、收购价等,我们只需达到要求品质,即可在秋后获得相应收益,与传统无订单农业相比,我们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农民的收益更有保证。”王宇光展望未来,打造“企业+村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为村级合作社提供原料薯订单、仓储物流、分选包装、农机服务和数字农艺服务等本地化经营支持,带动一村一社走向共同富裕。

  科研成果与生产车间无缝衔接

  “传统用水管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水管壁细菌污垢堆积的现象,不及时清理会导致净水不净。”内蒙古融通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瑞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几天前,内蒙古融通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与稀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达成稀土抗菌PPR管道战略合作,将给万余户家庭铺设稀土抗菌PPR管道,并逐步应用到全国市场,为百姓提供更健康的饮用水环境。

  稀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稀土抗菌PPR管道添加了稀土复合抗菌材料,能有效利用稀土的提性、改性功能激发锌元素的抗菌性,被自治区工信厅、SIAA国际抗菌协会认定为安全无毒、高效稳定的新一代抗菌材料。

  像这样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进产业升级的企业在包头市还有很多。

  走进包头市金鹿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的灌装车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葵花籽油香味,经过压榨、精炼、灌装、压盖、装箱等环节,一瓶瓶金鹿食用油走下生产线。“金鹿食用油从毛油储存、精炼、灌装均采用全程充氮保鲜技术,以最大程度降低存储、生产环境中的氧气含量,确保葵花籽油的质量稳定。”总经理雷向军介绍。

  提纯、过滤、浓缩、干燥……在内蒙古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明胶生产车间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将复杂的工序变得快速高效。“药典二部明胶,也称代血浆明胶。主要应用于医疗医药(再生医学材料等)领域,可用作注射液聚明胶肽以及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的生产,也可广泛应用于止血海绵、凝胶剂等医疗产品的生产。”公司副总经理王富荣说。通过多年深度创新成果转化,公司已实现药典二部明胶、酶法明胶、可溶性胶原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应用,获得16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3项省级科技成果,其中药典二部明胶已实现进口替代。

  能源城市乌海市的企业同样走上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依托乌海丰富充足的煤炭、煤焦油资源和周边完善的基础设施,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将煤焦油经过煤焦油精制,提炼出附加值高的化工产品——炭黑,一种新兴环保、导电性好、纯度高且有别于通用橡胶炭黑的产品。

  从普通炭黑、特种炭黑到如今研发的超导炭黑,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与高等院校密切合作,达到年产16万吨炭黑、2万吨特种炭黑以及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公司总经理赵伟介绍,为进一步推进现有产业优化升级,拓宽精细化工产业链,公司投资1.5亿元分期建设酚醛树脂项目,填补了乌海市酚醛树脂的空白,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前进、后退、旋转,烧眼、开眼、堵眼……不久前,君正集团乌达冶炼铁合金分厂第一台开堵眼机完成安装,进入试用阶段。与过去出炉工人手持铁钎、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不同,只见这款“身材魁梧”的橘黄色硅铁机器人不惧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和高温粉尘的侵袭,轻松拿起几十公斤重的铁钎,精确执行着机械手发出的各项远程指令,一系列自动作业一气呵成。

  君正集团乌达冶炼铁合金分厂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机器人上岗后,标准工时缩短,生产效率提高;每台电石炉的日产能也大大提升。除此之外,氧气、六棱钢等耗材消耗量和产品不良率也大幅降低,规范化、程序化出炉方式从根源上杜绝了跑眼、炉口烧穿等生产事故,确保了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科研实验室、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内蒙古各行业、各领域处处涌动着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热潮,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再到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潮~~~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告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兴安
内蒙古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
在更多前沿领域“换道超车”
科技小院培育“良种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