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核心提示】

  ●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宫长瑞  张乃亮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追求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我们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断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

  全面把握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来开展,引导人们结合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际深入思考,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使其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人们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创新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的显著优势,开展符合时代潮流、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讲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催人奋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让保护环境的正能量辐射到更大范围、传播到更广人群,推动人们牢固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久久为功建设生态文明。

  深入开展特色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在充分总结以往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资源,开展内容更加丰富的体现本地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认知,为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提供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南。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前提和基础。内蒙古自然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但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生态环境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为此,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由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共同组成的生命共同体,要用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方法统筹考虑各生态要素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将各生态要素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予以通盘考虑,一体规划、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生态要素的系统修复,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整体跃升,以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基础。

  以更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能力,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开展水生态治理,实施受污染耕地、矿区用地等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空气更加清新、水源更加洁净、土壤更加肥沃,以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要秉持分类分区治理的科学态度,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内蒙古实际的治沙模式。拿出大会战的气魄,科学加大人工干预力度,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确保如期完成“三北”工程攻坚战任务,把我国北方地区的风沙“防护服”打造得更加厚实。

  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内蒙古生态资源富集、生态优势突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要牢固树立“资源富集但一点儿也不能浪费”的观念,努力实现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以资源型地区发展方式转型为“闯”和“进”开辟新路。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资源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发展新能源的潜力巨大。要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建设国家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库布其、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形成更多以风能、太阳能为主体的绿色、优质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要深入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加紧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基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全产业链发展,开展大规模风光制氢、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尽可能多地生产输出绿电。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指出,要“立足内蒙古资源禀赋、战略定位,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要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壮大生态特色产业、拓宽绿色金融渠道、加快科技创新应用,推动生态资产、绿色资本不断变现增值,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良性循环。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加速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各种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大力度推进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绿色科技创新成果更加及时高效地应用到发展领域中,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中不断探寻绿色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在全民崇尚绿色消费的浓厚氛围中加快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分别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