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种为粮先。
作为农牧业大市,赤峰市把种业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聚焦资源保护、品种培育、品牌推广,构建以本地农牧产业结构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种业发展体系,蹚出一条种业强市建设之路。
目前,赤峰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种子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40%,为粮食连年丰收和农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
保护资源 夯实“发展基石”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遗传物质基础,是保障种业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业要振兴,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尤为重要。
2020年8月,赤峰市启动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组建由农作物种质资源、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分类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种质资源扩繁与鉴定工作。
“我们认真记录了发现的地方老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对收集上来的种质资源进行去杂、晾晒和整理包装,3年间共收集3606份种质资源,收集数量位于全区各盟市之首。”赤峰市农牧局种业管理科科长谢颖说。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硕果累累,畜禽遗传资源收集同样成绩斐然。2021年,赤峰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启动,经过2年的普查,共发现14个畜种、60个品种,其中,仅2023年,采集制作畜禽遗传材料达6845份。
现下,赤峰市共有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创制新种质、新组合等育种材料8万余份。
“我们正在全力建设内蒙古东部作物种质资源库,建成后可满足蒙东地区未来15-20年30万份种质资源存储并开展资源评价鉴定工作。” 谢颖说,到2035年,赤峰市将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创新品种 锻造“种业芯片”
走进内蒙古蒙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型包装机正在进行谷子种子包装工作,智能机械臂在对打包好的种子进行装车。
“近年来,公司进行科企合作,成功转化品种75个,累计在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推广种植1800万亩。” 蒙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庆园区加工厂厂长于志杰说。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支撑基础,创新研发新品种是动力源泉。赤峰市聚焦聚力种业振兴,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沟通合作、联合公关,加快培育和筛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作为赤峰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创新主体,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十四五”以来育成农作物新品种32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品种22个,累计转化资金985万元。
“新品种的选育与转化在促进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推广应用、助力种业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程瑞宝说。
赤峰市在农牧业品种科研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创新能力持续加强,自主研发品种日渐增多。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利禾1”“玉龙7899”等玉米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谷子品种“金苗K1”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占全国谷子总播种面积的20%以上;昭乌达肉羊2012年通过国家验收命名,2015年取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证书;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在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命名。
据统计,赤峰市通过审定的各类农作物品种近600个,其中,玉米品种284个、杂粮品种283个,审定(登记)数量均居全区各盟市之首。
推广良种 成果“集群成势”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亲眼看到品种的表现,有相中的品种就直接联系经销商购买。”提起“看禾选种”平台,赤峰市元宝山区的种植户张生连连称赞。
农作物品种越来越多,如何优中选优?2022年,赤峰市建设9个“看禾选种”平台,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帮助农民选用良种,减少试种的风险。
“每年,我们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跟踪评价、实收测产、专家论证等方式,优选出适合赤峰市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解决农民选种难的问题。”谢颖说。两年来,“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农作物优良品种760个,共选出32个适合赤峰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为提升农作物良种化水平,赤峰市一边建设“看禾选种”平台,一边持续扩大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2022年,翁牛特旗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玉米制种大县。2013年、2022年,松山区前后两次被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眼下,赤峰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年平均生产种子3800万公斤、种薯10万吨,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区70%以上,杂粮杂豆制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区95%以上。
“到2030年,我们力争种子良繁基地突破100万亩,将赤峰市打造为中国北方重要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赤峰市农牧局局长张圣合表示。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一粒粒好种子在广袤田野生根发芽,创造了赤峰市粮食年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达2210.6万头只的亮眼成绩,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