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城区

构筑人才“磁场” “活水”竞相涌流

  □本报记者  郑学良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良

  “我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上海工作生活了8年。去年通过新城区组织的人才招聘活动找到了现在就职的网络技术公司网络安全工程师岗位。正是‘丁香扎根’计划,让我决定重返故乡、建设首府。”丁嘉瑞告诉记者。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信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受益于“丁香扎根”计划的留呼大学生丁嘉瑞正在与同事商讨单位一个网络安全项目的实施方案。这是她在上海工作时的主要内容,如今远在千里之外的呼和浩特同样找到了属于她的职业舞台。

  “我找到现在的工作是逛街逛到的,确实有点戏剧性。”丁嘉瑞笑着说起她的择业经历。

  “当时我跟妈妈正在商场逛街,遇到了新城区政府在商圈里组织的人才招聘会。”丁嘉瑞回忆说,“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去看了一下,没想到招聘会现场不仅有对我这样大学生人才留呼政策的详细介绍,还有不少企业参加,我在现场投了一个简单的简历,很快就收到面试通知,我才知道我从事的网络信息安全类型的科技企业在新城区已经颇具规模,详谈了薪资待遇后我就决定从上海回来。”

  丁嘉瑞口中“开在商圈里的招聘会”,是新城区为全面落实好呼和浩特市“五万大学生留呼专项行动”,打造的“商圈发展促就业、政策援助稳就业”招聘会品牌。

  “我们集中辖区优势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商圈招聘会、校园招聘等方式,向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宣传政策,提供招聘就业平台,以政策赋能提升就业服务效能。”新城区政府副区长白亚红说。

  在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保障的同时,新城区还逐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力度,加大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频次,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通过对接相关部门落实高校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补贴等购房租房政策,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

  据了解,2017年以来新城区人口增长了近10万。特别是近两年,户籍人口以每年约1.5万的幅度递增,并以青年居多。

  与此同时,去年新增各类经营主体近2.3万户,总数达8.5万户。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关键在于拓展创业、就业新领域。”白亚红介绍,新城区紧紧围绕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目标定位,通过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引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优质项目,抓住关键生产要素,逐步培养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产城融合”,全链条服务留呼青年就业创业。

  依托首府“东数西算”节点城市布局,新城区盘活东客站南广场30万平方米闲置楼宇,建成呼和浩特数字经济产业园,并引入斑马集团、百度AI、字节跳动、爱养牛、青城智谷等企业入驻。

  “目前,呼和浩特数字经济产业园已签约百余家企业,预计每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全年就业人数在6000人以上。”斑马集团招商总经理程伊甜说。

  随着营商环境的逐步升级,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又迎来了大批“新面孔”。

  在大批头部企业入驻后,相关上下游企业也不断进驻新城区。2023年落地的北京智算力公司主要为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巨头、电商企业提供智能算力的租赁服务,这些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引来新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通过聚合蒙牛奶产业链大厦、呼和浩特数字经济产业园、数智“双碳”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等,形成“园中园”发展新模式,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集聚。

  随之,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金凤凰”们也纷纷在新城区“筑巢而居”。

  “今年新城区要围绕数字经济等领域进行产业链招商,引进算力中心等优质链主企业,用‘政府+产业园+公司’模式,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新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殷树刚说道。

  未来,新城区要成为首府资源要素的集散地、总部经济的桥头堡、创新研发的孵化器、尖端人才的梦工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构筑人才“磁场” “活水”竞相涌流
“三修三改”托起养老“幸福梦”
加强“三农”保障服务
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
养殖鸵鸟走富路
种植麒麟西瓜“抢”市场
“防贫保”成了百姓的“防贫宝”
葡萄上市农民增收
为全职妈妈打造“家门口就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