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国家的孩子”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

  □本报记者  郭丽娜  李雪瑶

  他们是巴林草原上的儿女,他们都是“国家的孩子”,他们还是携手相伴40多年的夫妻……6月27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赤峰市巴林右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心馆,与“国家的孩子”李国良、赵海琴面对面交流,听他们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初,25名“国家的孩子”来到巴林右旗,李国良、赵海琴就是其中的两位。在这里他们得到了跨越地域、跨越血缘的亲情与温暖。

  “养父母待我像亲生的一样,把最有营养的牛奶和肉食给我吃,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赵海琴动情地说。

  展厅里,赵海琴与丈夫李国良年轻时候的合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他们十多年前拍摄的照片。1979年,他们因同是“国家的孩子”而喜结良缘。

  当年,赵海琴与李国良在一家粮米加工厂相识,听说对方都是“国家的孩子”,双方倍感亲切,最终组成家庭。他俩先后创办了挂面厂、榨油厂,相互扶持,日子越过越美。

  赵海琴说:“我俩开玩笑说,我们从小是娃娃亲,在火车上就开始搞对象。现在我俩生活很幸福,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巴林右旗接纳了我们。我常把我们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说给朋友听,这段历史不能忘。”

  看着赵海琴展示刚来巴林右旗时穿的小衣服,听着她的讲述,中国民族报社记者安宁宁感慨万千。安宁宁说,能与“国家的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亲耳听到内蒙古民族团结的这段佳话,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与“国家的孩子”互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共叙民族团结佳话。

  巴林右旗创新运用“1+9+N”模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以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心馆为核心,开展宣传、教育、体验、实践活动;以格斯尔传习所、国石馆、民俗博物馆等9个特色鲜明的体验馆为支撑;在全旗普遍设立“N”个教育实践点,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截至目前共接待52.8万人(次)参观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盟市专线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8版:通辽
伊利集团全力打造绿色智能制造新样板
全区1.29万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第84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召开
听“国家的孩子”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
7月1日起内蒙古开征湿地恢复费
快乐出发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内蒙古营开营
“村歌嘹亮”2024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开唱
习近平致信祝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
相约草原,共赏大美内蒙古
唱响北疆——内蒙古新星新作演唱会燃情盛夏
徐乃超:大漠戍边书写最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