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数字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数字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在数字经济时代,要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多措并举扩大数字人才基数、构建数字人才梯队、提升数字人才质量,是发展数字经济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王一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与数字经济具有天然耦合性。作为数字时代的经济新形态,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生产资料,以现代信息网络、智能算法和算力平台为劳动工具,以数字产业化为发展基础,以产业数字化为应用场景,是我国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引擎,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数字创新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力
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2年已超过5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愈发紧密。在数字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数字产业的创新增效、数字人才的创新发展、数实融合的创新深化,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就要紧紧抓住数字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数字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并由此衍生形成数据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以资本、劳动、土地为要素,数据生产力是以数据、算力、算法为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智能、绿色、高效的特质。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具备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等优势,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生产力创新和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激活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发挥数据要素非竞争性、非消耗性、零成本复制、边际成本极低的优势,驱动数据要素实现规模收益与范围收益递增。要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格式、接口、存储等软硬件通用标准,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形成更加完整贯通的数据链。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持续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数据要素壁垒,使数据在流通中产生最大价值。
从制度层面保护数据要素产权。设立全国性的数据确权登记平台,完善数据登记、交易和服务等通用规范,明确数据产权界定的实施办法。加速制定数据要素的价值评价体系,明确数据要素的可信度、共享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指标,以便更精准地进行数据要素的评估和交易。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估数据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不断改进和加强数据安全策略。
依托大数据优势打好数字创新政策“组合拳”。要制定激励机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借助算法优势颁布细则和方法指导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数字政府,运用制度机制保障数字贸易、数字物流、数字货币等新业态的迭代升级,通过“揭榜挂帅”努力实现更多企业“从0到1”的创新突破。
升级数字产业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之本,也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依托和表现形式。在数字经济时代,要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动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完善数字产业生态,拓展数字产业应用场景,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前瞻布局未来数字产业,创建数字产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布局数字产业发展空间,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数字画像等前沿技术开辟经济增长新赛道。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产业对经济的创新引领和提质增效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稳健转型。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刻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数实产业深度融合,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优势,促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政策服务引导等系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助力传统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升级改造,实现传统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培养数字人才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根本支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据统计,当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为2500万至3000万,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面对数字人才紧缺局面,多措并举扩大数字人才基数、构建数字人才梯队、提升数字人才质量,是发展数字经济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体化数字人才养成体系,搭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共建的人才培养机制,把数字素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常规学习范畴和考核要求,把跨学科数字创新作为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把数字人才培育纳入企业长效发展的规划蓝图。加速制定数字人才评判体系,各行业协会要结合行业实际和经济规律,牵头制定出客观合理的数字人才评判标准,并将其实践运用于企事业单位选贤用人和培训教育等环节。要完善人才评价和考核体系,树立科学恰当的激励机制,把数字素养作为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晋升晋级的核心指标,并且给予数字人才更多组织关怀和成长空间。
完善数字人才扶持机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积极落实数字领军人才梯队建设、科研团队保障、管理模式减负等政策。依托大数据算力算法,着力打造体现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科技的现代化收益分配机制。致力推进劳动力市场数字化,提升人才服务能力,确保远程通信和数据流通的顺畅与稳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更加智能便捷利民,提高数字人才与数字企业的对接效率,保障数字人才畅通进入用人单位。稳定提升数字人才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数字人才能够在安定有序的生活状态下卓有成效地推进数字创新,最大限度激励数字人才各有分工、各施所长、各尽其责。健全引人用人留人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现代化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数字素养。
拓展数字人才国际视野。在全球数字人才竞争新格局下,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土数字人才,并不断探索吸引国际化数字人才新路径。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双向发力,尊重国际数字人才发展和流动规律,提早布局数字人才“引进来”新路径,自信步入全球数字人才竞争大舞台。重点关注具备数据科学背景、AI算法知识、智能运营能力的数字人才,拓展他们的才华施展空间和职业发展路径。着力打造数字人才一体化引进支持计划,接续完善数字人才融入和引用体系。加速畅通国际高端数字人才流通渠道,打破国际数字人才流通障碍,对标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开拓数字人才的视野、提升数字人才的国际合作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