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初伏,顶着烈日,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赵水霞,正在开展沿二连浩特市到包头市达茂旗荒漠草地的植被及土壤采样和碳通量测试化验。这是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荒漠草地干旱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
内蒙古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灾害频发。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赵水霞,自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牧区,注重学科交叉与集成创新,主要从事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及牧区生态水文等相关科研与规划工作。其与团队研发的内蒙古牧区草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野外调研、模型试验及数据分析是日复一日的工作。赵水霞同团队成员利用遥感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牧区干旱灾害进行精准监测与预测,不仅提高了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精度,还为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响应和提出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内蒙古黄河流域作为内蒙古及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除了旱灾的问题,还一直存在凌汛灾害威胁及冰水沙相互耦合机制不明等问题。基于多年的野外实测经验,赵水霞从热力学、冰水动力学及泥沙学等角度,探究了凌汛灾害的形成机理及地上悬河的发展机制,从寒旱区河冰过程、泥沙输移特征、河道演变特性及水沙耦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有力指导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水资源管理及凌汛调度。
2021年,赵水霞获称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国际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23年,赵水霞获称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层次人才。
“基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其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赵水霞说,“我们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与凌汛和洪水灾害等工作相结合,将干旱灾害防御与水网规划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为防灾减灾工作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