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城县

优质蔬果畅销京津冀

  □本报记者  王塔娜

  初秋时节,走进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万亩番茄产业园,5000多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藤蔓上挂满成串的红红绿绿的小番茄,令人垂涎欲滴。

  “全镇设施农业面积3.9万亩,年产番茄10万吨,产值5亿元。”大城子镇党委书记马德说,园区的番茄已实现基地直发,早上摘下的番茄,当天晚上就能摆上北京市民的餐桌。

  从生产端直接到销售端,甚至直达消费端,历经27年发展,宁城县设施蔬果已成为畅销京津冀等地的“抢手货”。

  宁城县地处北纬41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的黄金种植带。但由于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4亩,且多为丘陵坡耕地,过去多数农民靠天吃饭。

  致富的路如何走?1996年12月,宁城县天义镇沙坨子村在330平方米塑料大棚里种植产出1万斤黄瓜而喜获丰收,这不仅让沙坨子村赢得“内蒙古设施农业第一村”美誉,也拉开了宁城设施农业发展的序幕。

  1997年,宁城县委下发《大力加强棚室蔬菜建设的决定》,向全县发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动员令。此后连续多年,宁城县在政策、资金上不断向设施农业倾斜,制定奖补政策,同时,从土地调换、水电路配套、棚室建造到贷款协调、技术培训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政策推动、效益拉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投入到设施农业生产中。黄瓜、辣椒、番茄……丰富的蔬菜品种再加上距离北京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宁城县与北京新发地、首农集团、上海江桥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盒马鲜生等20余家企业和市场达成合作,年均外销蔬菜超过120万吨。

  “这些年,我们注册‘宁城番茄’‘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滑子菇’等地理标志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宁城设施蔬菜品种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宁城县农牧局局长张勇说。

  目前,宁城县已建成6个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园区,2个万亩集聚区,64处日光温室千亩园区,58个设施农业专业村。全县设施农业面积53万亩,年产蔬菜163万吨,产值达65亿元,规模居内蒙古首位。从业设施农业农户7.3万户、17.5万人,人均增收7000元。宁城县也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随着节本增效和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宁城县又开始向科技要效益,向智慧农业迈进,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样板。”宁城县农牧局总农艺师李春峰说。

  在三座店镇双民大樱桃产业园温室大棚内,红彤彤的樱桃缀满枝头,单果重达12至16克的鲜果正陆续采摘,装车发往北京、上海、大连等地。

  相比蔬菜,樱桃利润更加可观,但对种植技术要求也更高。“园区配置智能降温、制热、除湿模块机组,通过降温、升温对樱桃休眠、萌芽、开花、坐果等生长进程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控制上市时间,有订单时随采随发,没有订单时也不至于过度成熟造成浪费。”园区负责人魏振凯说。

  双民园区发展智慧农业方面闯出一条新路,为宁城县设施农业向高端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宁城县不仅有安信数字种苗等现代化育苗企业、丰码科技智慧园区等实现无土栽培、智能管理的园区,也有北京吉奥等预制菜冻干菜加工企业,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全链条发展。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宁城县设施农业已经成为赤峰市乃至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文件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法治
优质蔬果畅销京津冀
点燃经济发展绿色引擎
农机社会化服务走俏乡村
沙漠旅游活力四射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良种良技促增收
干劲上满弦 服务“满格电”
城镇管理有温度
互助幸福院 养老变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