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在火热进行,“同乐共舞”“指尖技艺”“文脉共续”三大非遗版块荟萃精品展示、技艺展演、文创销售,吸引了无数游人,记者在文博会上搜罗各式“珍宝”,和“守艺人”聊绝活、话传承,全方位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之美。
走进乌海展区,一组造型各异、憨态可掬的“黄河泥娃”抓人眼球,主创人张勇说:“我们这次参展带来的是家文化主题的一组泥娃,‘黄河泥娃’是乌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用的泥是黄河岸边的红胶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淀、暴晒和千锤百炼的摔打,再加上复杂精细的雕塑美工技艺,才能制作出这样的泥娃。”取自黄河之水的“黄河泥娃”生动体现了黄河岸边的故事,游客非常喜爱。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烫画技艺在包头“守艺人”手里变得时尚、实用。巴掌大的小葫芦+烫画,如此做成的小包包得到不少女孩子青睐。烫画传承人邱春霞说:“烫画以铁为笔,以火为墨,木板上、毛毡上、皮革上都可以作画。我们这次带来的产品都兼具美观和实用,这是非遗传承最重要的一点。”
本次文博会,内蒙古12盟市展区,都有非遗展示展演,与非遗结合的各色文创商品更是深得游客青睐,赤峰展区的小挂件“C形龙”、巴彦淖尔展区的“六合枕”、呼伦贝尔展区的“太阳花”饰品……琳琅满目,惹人喜爱。
除了内蒙古精彩的非遗展示外,本次文博会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文化企业展区也带来不少充满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海宁硖石灯彩就是其中之一。这次文博会,展商带来的一件“鹊桥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灯高120厘米、长135厘米、宽45厘米,全灯以针刺工艺为主,辅以拗、刻、绘等工艺,并加入现代LED发光技艺,充分体现了硖石灯的华美秀丽。而在这一展区,安徽宣笔、花丝镶嵌、景泰蓝掐丝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不少游人沉浸式体验。
守住文化,才能传承,是每一位受访非遗传承人的心声,本届文博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绝佳的展示交流平台,古老技艺正在被更多人了解、喜爱,焕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