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临,在京蒙教育协作框架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再次选派新一批援蒙教师共56名,来到我区10个旗县的18所学校开展支教工作。
出征仪式上,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致辞:“教育是连接心灵的纽带。跨越千山万水我们不仅仅为知识的传递,更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与心的共融。希望各位教师牢记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援蒙教师工作领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技与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挂职)于杰是2023年6月来到内蒙古的,一年多来,他认真走访了京蒙教育协作覆盖的中东部7个盟市,深入旗县和学校调研。“我深感教育帮扶对于稳定当地人口、提高农牧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内蒙古东西跨度大,教育发展水平和帮扶需求不一,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领所有援蒙教师认真研究各受援校帮扶需求,精准帮扶,让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惠及内蒙古,为内蒙古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于杰说。
刘志国是一名“援蒙老兵”,2022年9月,他响应号召从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来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三中学支教,今年已支教满两年的他本可以回京了,但他却选择继续援蒙。他说:“两年的支教生活,我与巴三中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生们有了很大进步,学校很认可我的工作,我还在这里入党了,在这里我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我想留下继续发光发热,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据悉,在前期精心调研的基础上,2022年9月,北京市教委针对内蒙古乡村学校基础薄弱、优秀教师短缺的难题,首次选派“组团式”教育人才共72名,赴内蒙古18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学校挂职任教。根据内蒙古各盟市实际,各帮扶人才以点对点、“1+1”等形式重点培养、统筹指导学校建设。
此后,北京市教委又在“组团式”对口支援的基础上探索转型升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创新实践“融铸式”教育协作,将支援合作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开辟教育援助新赛道,多形式促进京蒙师生心心交融,促进京蒙文化互鉴和共同繁荣,为助推内蒙古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