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治理格局

  ●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推动作用,优化平台功能、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助力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智能,城市服务更加便捷贴心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运用系统思维整合各治理主体,发挥多元主体优势,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董庆玲  杨树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城市基层治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就要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全局着眼、从部分入手,注重系统要素间的紧密联系,更加高效地统筹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发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的合力,促进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统全局

  抓好城市治理,根本上要靠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要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助推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引领作用,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作用,让各界力量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生力军”。党建引领能够促成部门协同、政策集成,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治理格局,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保障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是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深入一线,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既要坚持以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为引领,也要引导治理重心和治理资源下沉,推动基层公共事务减负提质、降本增效。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运用系统思维,坚持一体化推进,注重治理需求、治理资源、治理效能在基层治理的动态变化与相互关联,发挥社区“大党委”的核心领导和桥梁纽带作用,将党建工作系统嵌入基层治理过程并形成内生性关联,从而实现党建工作的整体优化。要系统推进共建联建机制、数据集成、服务力量整合,将基层治理的成效和温暖“融”进群众生活。二是要加强党建创新。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创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动力,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作为,对于推动党建工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持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共建共治新模式,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以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形成“党建领方向、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治理新格局。

  数字赋能增效能

  数字赋能是实现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新技术在社会治理创新与公共服务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政务云平台、城市智能体等载体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向数智治理转变。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不仅体现在城市基层治理工具的丰富化,更体现在数字治理思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素养的系统提升。

  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推动作用,就要优化平台功能、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回应性,助力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智能,城市服务更加便捷贴心。首先,平台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基础。通过数字平台搭建民情沟通、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应用场景,能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基层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不断完善数字平台的模块功能,优化平台使用体验,丰富扩展平台应用场景,强化数字平台系统集成的社会功能。其次,数据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支撑。要运用系统思维,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壁垒,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分析,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共资源精准投放提供导航,用数据保障政府科学决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最后,回应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关键。无论是居民的线上咨询、投诉,还是通过各类设备收集到的民生诉求,都应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在精准识别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供需协同的应用场景,通过持续动态跟踪与优化升级,推动其实现良性循环。

  多元主体添力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领域关系建构,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从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基层系统结构复杂,子系统数量众多,多民族聚集区的治理需求多样化、民族文化传统差异导致城市系统更为复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基层各治理主体担负着不同的治理角色,履行着不同的治理职责,要运用系统思维整合各治理主体,发挥多元主体优势,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要推进资源整合。整合各主体优势资源,带动资源赋能社会组织体系,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到城市基层治理中。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和服务中;要通过宣传和激励强化居民的主体意识,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线上线下渠道,激发人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首先,要强化政府各部门高效化协同。党建引领和数字赋能为部门协同提供了机制和技术保障,“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促成了各职能部门“一线办公”的协同工作方式。其次,要推进政府部门与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的常态化协同联动。通过推进温暖工程、完整社区、智慧社区等惠民项目,强化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再次,要促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的互嵌式协同。持续深化街道社区轴心作用,一方面要明确各类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更高维度的合作共赢;另一方面聚焦公共事务共建共治共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推动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有机嵌入社区事务,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氛围。

  三是要优化高质量服务供给。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就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水平。要为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拓宽公共服务资源渠道,联合开展服务项目拓展与项目督导,推动政产学研协同赋能社区公共服务,从而大幅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作者分别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理应如此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青春号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视界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善用“大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