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所学所获绽放科学力量 以奉献之姿造福万千群众

  扎根祖国北疆,用知识帮助农民致富;潜心科学研究,用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主动融入大局,用真情温暖戍边群众……九三学社社员、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二级推广研究员关慧明,40年坚守乡村,每年300多天奔波在农业生产、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科研一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

  关慧明1985年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乌兰察布市科技处。报到的第一天,他便要求下乡扶贫。“我去的察右前旗三成局乡罗家村是我第一个引领村民发展蔬菜种植的整体扶贫村。这个地方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全村57户人家靠种薄田度日,种植效益十分低下。”关慧明说,为引导村民尽快脱贫,他首先到村里有见识的老人家中进行了走访,同时走遍了田间地头。

  填土回埋改造河边乱石滩,指导村民建起4栋温室大棚……为尽快改变落后现状,关慧明带领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他们引河水浇灌大棚蔬菜,当年纯收入就达到了2万多元。在榜样的带动下,罗家村各族群众自发参与到大棚蔬菜种植中来,不到两年时间,大棚迅速发展到42栋,村里20多户贫困家庭靠种植蔬菜盖起了新房,购置了摩托车、四轮车。

  关慧明不仅为大家传授种植技术,还为生病的蔬菜“抗病”,从霸王河村黄瓜地的斑潜蝇难题,到商都县的洋葱病毒病,各族群众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难病症,他都无偿帮助。白天,他在地里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夜晚在实验室寻找解决的办法,助力乡村振兴的足迹从乌兰察布乡村,延伸到了全国十几个省的30多个实验点。

  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的实践,让关慧明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他参与编写了《中国蔬菜栽培学》,独自撰写2部专著,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他提出的“开发发展冷凉蔬菜”书面建议,得到国内蔬菜专家的肯定和支持,为冷凉地区绿色蔬菜种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慧明牵头在乌兰察布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引进筛选新品种848个,选育新品种8个,在全国推广新品种100万亩,使大规模的科研成果走进生产实践,带动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从2万亩发展到50万亩,纯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

  关慧明带领全市50余名科技特派员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联合会。这些科技人员都在各个生产基地推广新成果。每年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覆盖农民5万户、6.5万人,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推广,仅有记载的服务每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

  关慧明带领项目团队研发出了GC16系列生态制剂,实现了有机、高效、绿色、安全的病虫害防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全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GC16-1(粉螨平1号)、GC16-5(灰霉平5号)被认定为国家级科研成果,在北京、黑龙江、海南、云南、内蒙古等全国15个省市区试验均获得成功,深受各族农牧民青睐。

  为解决四子王旗戍边牧民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难题,2024年,关慧明指导牧民搭建保温大棚、更换土壤、灭虫施肥,破解了边境地区蔬菜种植难题。如今,在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尔登嘎查,戍边牧民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科技赋能乡村大发展。关慧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研发新技术,带领各族农民群众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富之路上绽放。他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北疆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王林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提振发展信心 加快发展更具 创新力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75载砥砺奋进 乌兰察布城乡处处展新颜
氢能产业项目在赤峰宁城开工
2024蒙古马竞技大赛在包头开赛
关于对拟任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2025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呼和浩特市房展促销月推出多项补贴政策
​集通铁路大哲段完成电气化改造
让所学所获绽放科学力量 以奉献之姿造福万千群众
乌海借市场之手让养老变“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