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保研的背后

  □郑建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

  今年7月,我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被学校保研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学校力学系近10年来首位成功实现科技保研的学生。

  然而,2020年9月初入大学时,作为理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排名最后一名的学生,我一度感到自卑而胆怯,也因此决定付诸行动、做出改变。课堂上,我认真听课、努力学习,课后还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活动和志愿服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奋斗,我的期末成绩进入专业前10,综合测评成为专业第一,我也因此获得了大学期间的第一笔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我加入老师的实验团队,进行力学实验的初步学习。可是,当我真正投入进来,才发现科研这条路并不如想象那般轻松,枯燥的实验常常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实验室里不能吃东西,饿了就在实验室门口的角落吃外卖,困了在实验室的长板凳上打个盹儿。本以为能一举拿下实验,但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给了我当头一棒。指导老师耐心开导我:“科研过程中等待是常态,数据错误是常态,实验失败也是常态,但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重新开始了实验。最后在将实验数据处理成美丽的柱状图和优美的数学公式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科研“小舟”启航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在寒暑假期间我主动留校,并要求自己每天晚上至少要阅读两到三篇文献。通过老师指导,我成功申请到4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完成1篇中文核心论文。

  为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加入学院学生会,和学生会的兄弟姐妹们集思广益,共同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大大小小近百场活动,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活中最美好和难忘的回忆。大学4年,我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等,并多次获评自治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未来追梦的日子里,我要继续乘风破浪、挺膺担当,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本报记者  白莲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5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青春号
让青少年尽享“淘书”之乐
科技保研的背后
“搭台架桥”助创业者圆梦
技炫青春
“内大2号无芒雀麦” 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
千锤百炼 冲刺国赛
内科大一项目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