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是千家万户的餐桌,一头是千万农牧民的“腰包”。农畜产品销售让城市“米袋子”更充盈、“菜篮子”更丰富的同时,也让农牧民“钱袋子”鼓起来,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从优势产业到富民产业,从丰收到增收,销售才是关键变量。享誉全国的呼伦贝尔草原羊肉、拥有8000年种植历史的敖汉小米、“种在冰上、收在火里”的河套小麦……内蒙古并不缺优质农畜产品,缺的是稳定的销路。因此,做好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大文章至关重要。
作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我区全力推进京蒙协作“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推动农畜产品销售扩面升级,扩大“蒙”字标——大草原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在京蒙两地原有协作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消费帮扶,利用北京的发展优势与内蒙古的区位优势,扩大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外销规模。
消费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协同配合,进一步打通生产、销售、流通各环节堵点,促进产销对接更顺畅,让农畜产品既能“产得好”,也能“卖得好”。
打铁还需自身硬,“卖得好”的前提和基础是“产得优”。要以绿色为抓手,以标准为引领,在抓好农牧业绿色生产、做强农畜产品“绿”色特色的同时,逐步构建起农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标准体系,聚焦品质提升关键点有效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擦亮“蒙字号”金字招牌。
消费帮扶的重点,在于建好对接平台,畅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渠道。各地政府要更好地扮演牵线搭桥的角色,组织开展对接会、展览会、交易会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同时,发挥直播电商、短视频、社交电商等新平台的作用,以电商为纽带推动农畜产品“上云”出圈。
产业振兴,产是基础,销是关键。我区借助京蒙协作大平台,持续推动农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让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既能“产得优”,也能“卖得好”,推动更多“蒙字号”叫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