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水文一线的数据支持

  □本报记者  张慧玲

  12月10日,当气温再次下降,高文龙穿着厚厚的棉衣又来到黄河边查看水情。“头道拐河段于11月27日出现首凌,我们立即进入防凌工作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高文龙说。

  连日来,受冷空气影响,黄河内蒙古托克托县段出现流凌,且流凌密度持续增大。头道拐水文站,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双河镇麻地壕村。头道拐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的控制站、把口站,也是黄河凌汛监测的核心站、黄河干流的重要报汛站,同时还是内蒙古与山西界断面的监测站。

  作为头道拐水文站站长,无论寒暑,高文龙和他的同事都坚守在黄河安澜一线。“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好水文监测工作,为黄河防汛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夏季的主汛期到秋汛期,再到冬春两季的凌汛期,无论风吹雨打,每天的监测工作必须完成。”高文龙说。

  泥沙测验基础数据是治理黄河的重要依据,也是头道拐水文站的另一项重要工作。2024年9月,受黄河上游水库联调排沙影响,宁蒙测区各站相继迎来洪峰、沙峰过程。高文龙和同事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水位观测、流量测验、单沙取样、输沙率测验、沙情加报等一系列测报工作。完成测验后,他们又通过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走势,及时修订报汛曲线,合理布置、调整了测验时机,完整控制了水沙演进过程。最终,成功在峰顶精确测得洪峰流量,并第一时间将测得的洪峰信息报出。

  守护黄河,安澜有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文人不怕苦、不惧险,担起“黄河耳目”,为研究黄河水资源变化规律,为黄河防汛防凌、水资源管理调度、生态环境建设等贡献着科学、可靠的基础资料。高文龙说,有了我们的坚守和精准监测,黄河防汛和治理工作才有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黄河流域的百姓也有了多一重的安全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乌海
   第08版:满洲里
   第09版:首府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内蒙古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升工业用水效能
不能任由游客“撒野”
让“废地”变绿又生金
异地借牧养殖一举多得
我区3项措施保护 秋冬季候鸟等野生动物
水文一线的数据支持
呼和浩特市林草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林下种药材 一地生多金
冬日美林谷
锡林郭勒盟在全区 率先开启环评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