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一语,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读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过:“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
古往今来,为政者都十分重视“仕者为学”,认为行政事务再多也须多读书学习。东汉末年时的吕蒙出身卑微,没有条件学习,几乎是目不识丁。孙权多次苦口婆心劝其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在听到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时,孙权立即驳斥:“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顿悟,从此即使带兵作战,也不忘记学习。后来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时,发现其政治谋略、军事才能远超从前,发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慨。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针对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形象提出“本领恐慌”的观点:“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当时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各地党员干部多读书多学习,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又提议要读5本马列著作……一份份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单,折射出一个学习型政党自我革新的能力和品质,也肯定了“仕者为学”这一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好学才能上进,善学才有本领。党员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提高各方面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干部读书学习,要特别重视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员干部一定要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熟练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才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知识学习永无止境。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使命光荣,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涵养“仕者为学”的自觉,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寸积铢累、日就月将,学有所成、学尽其用,才能实现知识不老化、思想不僵化、能力不退化,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新征程上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