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耳铸公剑话春秋

“耳铸公剑”青铜剑 长49.3厘米,宽5.5厘米。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剑茎即剑的手柄,分为两层,内层较细,与剑身为一整体,内茎外再包一层茎。剑茎和剑身之间凸出来的护板叫做“格”,亦称护手。 “耳铸公剑”中的“公”,是周朝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君的称谓,是身份的象征。
精彩讲解扫码阅读
  □本报记者  高玉璞  通讯员  王春胜

  青铜剑是中国古代由铜锡合金制作而成的一种兵器,既可为防身兵器,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冶炼时向铜里加入锡的多少。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容易折断。铸剑的工匠便将硬度低的青铜铸成剑脊,在两刃的部位嵌合上硬度高的青铜作为剑刃。这样当青铜剑受到冲击,较软的剑脊可以吸收冲击力避免折断,较硬的刃区可以保证杀伤力。

  青铜剑起源于商代,初期制作比较粗糙,形状呈狭长的柳叶状,前端尖锐,两边有刃,体式短小。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发展到了鼎盛,青铜剑由贵族向官吏和平民开始普及,贵族随身佩带的短剑也逐渐改为长剑。屈原《九章·涉江》中“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的“长铗”指的就是长剑。

  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剑茎即剑的手柄,分为两层,内层较细,与剑身为一整体,内茎外再包一层茎。剑茎和剑身之间凸出来的护板叫做“格”,亦称护手。

  到了汉代,冶铁技术提高,性能更为优良的钢铁兵器替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民族熔炉”展厅,陈列着一把典型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剑身上刻着古朴的篆字铭文“耳铸公剑”。

  这把剑出土于1986年。当时,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村民赵德俊盖房子,挖土时意外挖出青铜剑。剑做工朴实,柄上有剑格,虽然剑身上刻的篆字铭文令考古人员欣喜,但大家无法完整解读,后经我国著名古文字专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李学勤教授释读为“耳铸公剑”。

  “耳铸公剑”青铜剑的出土引来各方关注,推测也众说纷纭。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陈永志,以史料为依托,认为“耳铸公剑”青铜剑的主人是晋文公重耳,因为他逃亡时在狄国生活过。

  出土这把青铜剑的土城子村紧挨着盛乐古城。这座古城是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古代城市遗址,城镇建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根据甲骨文记载,商代的北方分布着土方、鬼方、狄等游牧部族。

  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国君,史称晋文公,母亲是狄国人。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灭骊戎得到骊姬后特别宠爱她,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在骊姬的挑唆下,晋献公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申生被逼自杀后,骊姬又迫害重耳。无奈,重耳只能逃到娘舅之邦狄国寻求庇护。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重耳只能继续流亡。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当时位于晋国的西北方,是狄族的活动区。重耳在狄国生活了12年。《史记·晋世家》记载了重耳奔狄的情形:“狄,其母国也……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后来,他又流亡到齐、宋、楚、秦等国。

  公元前636年,年逾60岁的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自己的国家,登上国君之位。公元前632年,重耳在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楚军,被周襄王策命为诸侯之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

  李学勤教授则持与陈永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仅从铭文“耳铸公剑”断定剑是重耳的,证据有些单薄,万一还有名字中带“耳”字的其他古人呢?

  对这把青铜剑十分感兴趣的还有我区文史专家刘妙,他是土生土长的和林格尔人,专程找到挖出青铜剑的赵德俊,还原了当初挖掘现场时的情形。

  赵德俊回忆,当时挖到土层约2米左右发现了这把青铜剑,埋藏剑的土层里还有马骨,马骨在下,剑在马骨上面。

  史书记载,古代祭祀时多以马、牛、羊为牺牲,祭祀过后挖下深坑,将祭品瘗(yì)埋于地下。“耳铸公剑”青铜剑下面埋有马骨,表明祭祀活动是按照当时传统礼仪举行的,先将牺牲放入坑中,然后将剑放置于作为牺牲的马上面,一同瘗埋。刘妙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出第一条结论:这是一把祭祀用的剑。

  那么,这把剑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剑上的铭文成为考证剑身世的重要线索。既然铭文中的“耳”有歧义,那么就试着从“公”入手。

  刘妙查阅大量史籍资料得知,“耳铸公剑”中的“公”,是周朝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君的称谓,是身份的象征。重耳的祖辈取得晋国国君的地位、正式获得“公”的资格是从祖父晋武公开始。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在他流亡狄国第4年时去世。据此推断,春秋时期,在秦晋交界的狄国,一个名字中带“耳”的人,为曾经为诸侯国国君的先人举行过祭祀活动。

  时间、地点、身世、名字,印证了陈永志的推理,“耳铸公剑”青铜剑是重耳在奔狄期间祭祀祖父晋武公或父亲晋献公之物。

  (本版图片由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耳铸公剑话春秋
青铜文明的代表
有特征的青铜剑
剑光穿越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