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台基营村土地分散承包,种植模式单一,种植效益低下。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村委会提出依托蒙牛乳业饲草产业链,整合土地,因地制宜规模发展苜蓿产业的设想,经过数次征求村民意见,变更方案,最后按照“先确权、后流转、再整合”的步骤,流转土地2500亩,整合撂荒闲置空地700余亩。集中连片的3200余亩土地形成后,台基营村依托“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与内蒙古富源公司签订种植协议,规模化种植优质苜蓿草,融入奶牛养殖总体发展体系。
“没想到,种植苜蓿草的收益大大超过了预估,村民收益逐年提高。”卢金柱说,村民流转土地实施苜蓿草规模种植后,每亩流转土地收入实现成倍增长。
村民兰林娥2024年仅靠流转土地就收入近6万元。她说:“自己有43亩地流转,再加上在村里打工收入约4万元,去年全年收入近10万元。”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台基营村开始专注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好家园。卢金柱说:“近年来,台基营村集思广益,下苦功夫,在改善人居环境过程中,从村内到村外、户内到户外、屋内到屋外循序渐进,拆除老旧危房、残垣断壁、烂圈烂舍,整理出234亩闲置空地,先后种植杏树、李子树、海红树等林果树木3.3万株,在集中连片的集体经济林中,村民可以自发采摘自得收益。”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路面硬化、主干道亮化,如今的台基营村环境整洁、宜居宜业,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和林格尔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示范村。与台基营村相似,和林格尔县盛乐北街街道办事处台格斗村,也从“穷山沟”变成了“小康村”,处处释放着发展的新动能。
台格斗村有着百年“杏花村”的美誉,种植杏树有200多年历史,现有古杏树2000多棵。该村党支部书记董凤英说:“依托‘杏花村’远近闻名的优势,台格斗村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采摘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同时依托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构建红色旅游观光项目。目前,全村开办农家乐9家,特色民宿6家,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台格斗村整合挖掘乡村旅游、红色研学、庭院经济、农产品、民俗手工、农家乐、民宿等资源,引进内蒙古智天然现代农场公司负责经营200亩林果种植基地项目,联合内蒙古聚农良品农牧业有限公司打造聚农良品台格斗乡创中心,注册了“台格斗”商标,形成了具有台格斗乡村特色的产品品牌20余类。通过乡村振兴和村企联建项目带动,台格斗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1.8万元增加到现在2.06万元,台格斗村由“一块地”变为了一个“产业空间”,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增长。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五十佳”美丽乡村典型、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等多项殊荣。
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和林格尔县将继续运用“千万工程”实践经验,重点围绕打造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市级庭院经济示范村,进一步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充分夯实乡村发展基础,绘就美丽宜居乡村的最美画卷。(王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