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得早,我站在阳台透透空气。忽然发现对面楼厨房间清一色都是男人,搭着白色背心,或挺着肚腩在灶台间利索地忙着,那种娴熟程度一看就是多年厨案老手,有着地道功夫。
下楼,跨上单车出门。从单元楼到小区外马路有着一段路,迎面陆续遇见楼道邻居,相互问早,打着招呼。所见邻居男们多是赶早市提篮而归,神态微笑,一脸幸福的样子。走路雄赳赳,气宇轩昂,不乏风度与气质,提着菜袋,更增添几分亲和力。
其实,我也是煮男一枚,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不做饭没得吃,间接诞生出小号煮男。长大成家后顺理成章成为灶台第一人。白天工作没时间,正餐都是当晚。于是,与街坊煮男有着时差。每天下班路上顺道直奔菜市,回到家后开锅烧饭,炒菜烧汤,忙得不亦乐乎。
去菜市,大多男人很少计较贵了几角一块的。我习惯固定菜摊位,于摊主面熟老顾客而已。望着琳琅满目菜摊,直往篮里扔中意的蔬菜。我是七成素食主义者,很少去买肉,所以不去关心肉价。只在蔬菜摊上,看看捡捡,张罗个总价,手机一刷完毕,提袋就走。像我这样顾客,自然受到摊主喜欢,每次来都笑脸相迎。
对于买菜,想起平时学摄影,美国著名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早期提出摄影中取景预见成像后的作品。他曾如此说道:“当我看到一张好照片,常常会听到照片里的音乐。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自作多情,而是一种结构上的感觉,是音乐自发地从照片中产生出来的。”买菜也如此,亲自于菜市,选菜完全有着个人喜好和搭配,预想着一碟菜出锅端盘上桌的样子,有着满满作品感。
在厨房,一道菜也是制作过程。洗净蔬菜,刀工利落,色彩与口味混搭都掺杂着个人感觉与经验。我担心别人突然闯进厨房私人领域,指指点点,要怎样程序、火候、调味。好像突然中断了创作思路和激情,很被动机械地翻炒出炉,往往一碟菜硬生生炒出怪味来。
每个煮男都希望成功。当一碟菜经历了从菜场到灶台饭桌流程,得到满桌品尝褒奖,那种幸福愉悦发自内心,满满的自我膨胀,好感喜于面。
见过电视台采访谍战大剧《潜伏》作者龙一,煮男的他笑意盈盈地说,“做家务是学习如何尊重他人,进而赢得他人尊重的最佳途径。厨房是家庭政治的核心,是家庭教育的课堂,也是爱情的集散地。”听君一席话,煮男被推向新境界,胜读十年书。
一天,打开美食栏目。忽然发现提锅弄灶,侃侃而谈都是被称为“爷”的煮男们。看他们抖勺舞动洒脱自如,不禁让我想起金庸笔下那些男主们挥刀弄棒,仗剑天涯,被女主欢喜爱慕的样子。文/杨 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