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拖延症:不是病也得治

  □全幸雅

  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时间和事件的“双重催促”,两难之下,一些人选择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拖拖拖”。网友为此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拖延症。事实上,拖延并不是医学或心理学上认证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结果有害,不必要的自愿推迟。

  如今,拖延症不仅存在,还是普遍现象,美国德保罗大学研究调查发现,20%的人有慢性拖延症,75%的大学生是拖延症者,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也许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不就是懒吗?事实上,把拖延症定义为懒是不科学的,它与心理上的无所适从有关。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任务,却倍感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浏览微博、刷朋友圈、打打游戏成为缓解阵痛的最优选择。你是否也有这种经历:手头工作如山倒,微信微博照样聊;胡思乱想伴焦虑,万事蹉跎人已老。越是夜深人静困倦难耐,就越要消灭朋友圈的小红点。每一次刷新完成,空虚感一层层涌上心头,如西西弗斯滚巨石般永无止境。

  为什么明知有害无利,却偏向虎山行呢?因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获得充实感,只得靠获取碎片化的信息获得满足。毋庸置疑,拖延目标时,我们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畏难情绪是“战拖”的第一关卡。许多人因为知识与经验不足,面对快节奏的社会往往手忙脚乱,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拖延目标。这时,补充“真知”是最关键的解决方法。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有实在内涵,才能产生做事的冲动,进而提高行动力;没有知识积累,切忌眼高手低。

  当然,积累知识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一定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需要策略性地使用。化抽象目标为具体目标、化大任务为小任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当然,别忘了停下休息,给自己一个奖励,你会发现意志力与行动力是相互链接的、是可以再生的。

  拖延症不是病,但得治。要相信,开始了就是“战拖”成功的一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进新时代
   第0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收藏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观察·阿拉善
以工匠精神撑起高质量发展时代
辣语
攻坚
拖延症:不是病也得治
打通惩治微腐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公交开启智慧生活
做善意闭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