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蒙草生态用多个案例 实践草原固碳释氧

  本报2月1日讯  (记者  李国萍)兔年春节刚过,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的蒙草种业中心,科研人员正在鉴定各地采集来的种质资源。经过遗传改良和升级后,这些种质资源将应用到2023年的生态建设中。

  多年来,蒙草生态用节水抗旱耐寒的乡土植物、绿色低碳的技术措施,修复草原、治理矿山、改良土壤、锁边荒漠,不仅提升了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也积累了实践经验。

  在满洲里市,百年露天矿——扎赉诺尔矿山已经从满目疮痍、生态失衡恢复为草木葱茏、物种回归的矿山公园。2017年,蒙草团队运用“乡土植物+大数据”开展生态修复,经过3年精准修复,矿区生态逐渐好转,成为一个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家园。修复后的扎赉诺尔露天矿每年每公顷固碳约1.5吨,从生态“负”资产变成了生态“净”资产。

  在呼和浩特市北郊敕勒川草原,曾经的荒滩石场消失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再现。科研团队应用乡土植物品种,采用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方式,使敕勒川草原生态持续改善。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干草产量、年固碳量、年释氧量,总体提高近12倍,每年每公顷固碳约1.5吨,释氧量约2.8吨,入选全国零碳科技先锋项目。

  早在2010年,蒙草生态就建立了碳汇研究院,开始在呼伦贝尔、兴安盟等地进行碳储量评估研究。2022年,蒙草生态中试馆建成,成为固碳植物应用研究的场所之一。内设草原碳汇模拟实验室,用于草原碳汇标准、碳汇计算量、低碳产品及技术等基础研究。多年的成功实践,蒙草生态获得了多项殊荣。“202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碳中和年度先锋”就是其中一项。

  未来3到5年,蒙草生态将立足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保护、修复、固碳和增汇,指导全球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碳汇功能监测、计量和评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包头市自2011年启动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抢救性保护黄河湿地以来,湿地面积扩大了900公顷,鸟类和过境候鸟数量明显增加——~~~
【有感而发】~~~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春第一会”特别报道·赤峰篇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科技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河奔流两岸秀 万鸟翔集画意浓
留住湿地之美
【纵览】
科右前旗乡村垃圾源头减量80%
四子王旗整治人居环境不留“死角”
蒙草生态用多个案例 实践草原固碳释氧
湿地“明珠”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