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和浩特市:党建引领精准服务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玉泉区清泉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
玉泉区五塔寺北街社区“为老餐厅”邀请居民试餐。
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张德才在玉泉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们讲述建党初期峥嵘岁月。
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有效发挥党建“微网格”的联动效应。许婷 摄
赛罕区阳光美居社区网格员正在整理居民资料。许婷 摄
回民区机关党员下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玉泉区俪城社区的“红蜂驿站”内提供充电、微波炉热饭等服务。许婷 摄
玉泉区清泉街社区搭建“党建+共治”“互联网+便民服务”等平台,让社区居民乐享宜居生活。许婷 摄
回民区暖心服务小分队为高龄老人办理津贴事项。
新城区社区签约医生帮助居民体检。 梁良 摄
玉泉区清泉街社区成立了清泉“帮帮团”,帮助居民代缴水电气暖电视等费用。 许婷 摄
新城区东街街道党委社区居民议事亭议出邻里和谐。 梁良 摄
玉泉区梁山街社区利用民族团结小讲堂,让辖区儿童了解民族团结故事。
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长乐宫社区帮办代办队员为居民送公交卡。 万永杰 摄
赛罕区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居民填写调查问卷。李琛瑶 摄
  □王文涛 崔立文 阿柔娜

  加强党的领导 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城市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散落其间的游园草绿花香。“口袋公园”内老人孩子锻炼着身体,凉亭里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居民怡然自得、环境和谐安宁,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各个社区内的幸福景象。小社区里有大幸福,得益于基层治理工作的走深走实。

  年初以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源源不断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呼和浩特市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突出政治引领,健全对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突出组织引领,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栋、院落、网格、商务楼宇、沿街商铺、专业市场等治理单元延伸,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治理主体覆盖,使党建成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保障。突出机制引领,强化常态长效包联重点工作机制,由市级领导和市区两级397家部门单位对市四区街道、社区、村、区域服务中心实行包联全覆盖,包联领导和部门单位制定包联任务清单,主动对接工作需求,定期下沉开展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

  完善管理机制 提升街道统筹能力

  按照“权责对等”原则,修订《呼和浩特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明确街道主责主业,建立事项准入制度,推动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强化街道对涉及本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规划参与权和建议权,对派驻机构的指挥调度、督查督办、考核评价以及人事任免建议权。健全街道对职能部门及其派驻机构的评价办法,对职能部门的评价占年度绩效考核权重20%以上、对派驻机构的评价占年度绩效考核权重50%以上。统筹整合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固定工作场地,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对人口密集、面积超大的社区进行适当拆分,对人口较少、面积较小的进行合并,确保治理单元更加科学合理。

  切实减负增效 社区集中精力做好服务

  按照“精简、高效、规范、便民”原则,全面清理不应由社区承担的行政化工作任务,制定并定期调整公布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事项、依法协助工作事项、不应由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不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4个清单,社区承担事项减少近一半。建立社区居委会准入事项正负面清单,明确不得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房屋征收、拆临拆违、招商引资、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事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全市持续加大经费保障,从2023年开始,市、旗县区两级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各增加5万元服务群众经费,让社区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健全网格体系 服务管理更加精准到位

  按照“大小适中、区块完整、避免重复”原则,以300户左右居民为标准,合理划分网格单元,并“一格一人”配备专职网格员。理清职责边界,明确网格员主要承担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9项工作职责,开展网格员进百家门、访百家情、送百家暖、结百家亲,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的“四百五亮”活动,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效能。规范基层信息数据采集和核查,构建全市统一的网格治理信息数据库,实现网格基础数据与基层党建、民生事务等业务数据一次采集、互通共享。构建基层智慧治理数字化体系,打造党建引领物管、矛盾纠纷化解、在职党员报到等基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聚数赋能、以数提治。

  规范物业管理 加快补齐社区服务短板

  针对物业覆盖不全面、服务不规范的问题,出台《呼和浩特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员等协调运行机制,推动组建业主委员会,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全部成立党组织,并建成一批“红色物业”示范点。建立物业服务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健全物业企业服务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每年对物业服务项目开展一次星级评定,加大街道社区党组织评价权值,推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开展无物业管理小区动态清零行动,通过专业化物业管理消化一批、自管和托管解决一批、属地政府保障一批,推动实现居民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

  健全发展路径 社区工作者焕发新活力

  聚焦社区工作者活力不够、能力不强等问题,按照年轻化、专业化原则,通过选任、公开招聘、依规转入等方式,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并根据人员流动及时调整补充。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招聘。完善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绩效薪酬制度,落实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建立日常关心关爱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新城区

  锻造过硬社区工作者队伍

  “党建”领航,选育“头雁”人才。建立“区—街道—社区”联训机制,围绕懂业务、懂治理、懂服务,新时代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活动15期。突出激励保障,评选1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薪资待遇,推荐提拔、考录实绩突出4人。推行“头雁”素质综合研判和“一人一档”管理,全面掌握6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表现,动态优化调整9名。探索社区党组织书记竞聘模式,树立能者上、庸者下选用导向,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青穗”储备,壮大“群雁”基数。新建社区14个,将131名同岗人员纳入“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累计配备社区工作人员1229名。建立“头雁”及“两委”后备人选储备库,储备年轻、专业、高素质后备人选195人。开展街道社区轮岗,先后选派57名后备人选到街道挂职锻炼。“骨干”助力,育优“雏雁”方阵。发挥“业务骨干”引领效应,选派基层经验丰富的社区“第一书记”43名,实施“AB轮岗”“1+N帮带”“比武定岗”等举措,助力新入职人员融入工作、进入角色。开展专业能力提升行动,邀请领导干部、高校教师、部门骨干开展主题讲座11场、参训1196人,126名社区工作者取得社工师资格证,实现服务能力、治理水平“双提升”。

  回民区

  织密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的“红色网格”

  夯实组织建设“主线”。优化设置网格897个,全覆盖设立网格党组织、选派网格指导员,选聘楼栋长2126名、单元长7665名,健全“小三级”微治理体系。环河街道探索将21名热心基层服务的老党员选聘为社区党组织“名誉书记”,畅通居民暖心纽带。贯通部门联动“经线”。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将城管中队、市场所209人下沉街道联合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包联共建和“三进两认岗”,成立63支暖心服务小分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钢铁路街道探索推行“党员包户”工作,245名报到党员与634户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上门入户、帮办代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理顺管理服务“纬线”。成立街道“大工委”8个、社区“大党委”63个,健全联席会议、双月轮值等制度,有效整合辖区优势资源。探索“社区代管、居民自管、物业接管、国企托管”4种方式,推动550个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创建“红色物业”示范点8个。创新“蜂巢社区”理念,为每个社区引进2家专业化社会组织,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玉泉区

  零距离暖心服务

  共建温馨家园

  搭建服务新平台。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栋、院落、“三新”组织延伸,建立“泉·先锋”新声直播孵化基地,组建千名“网红联盟”,将党支部建在直播间;建成“红蜂驿站”21个,从快递、外卖员需求入手提供暖心、贴心服务,拉近新就业群体和党组织的距离。健全服务新机制。建立9个街道“大工委”,63个社区“大党委”,吸纳405个成员单位开展共建共治,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四项清单”工作机制,征集“需求清单”435条,甄选“项目清单”140条,梳理“资源清单”289条,公布“实效清单”180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健全服务载体。持续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组建85支党员代办队、108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2523人次。深入开展“四百五亮”活动,推动340项“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实施,累计服务居民13000余人次,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90个,持续凝聚多方合力,释放基层治理“新动能”。

  赛罕区

  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延伸组织触角,织密服务网格。重新划分社区网格1220个,将社区在册党员全部编入网格党组织,组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220个、楼栋党小组1148个,选派楼栋长(单元长)9020名,设立党员中心户1446个,建立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凝聚网格资源,实现“多网合一”。推动基层执法人员下沉网格,对网格员定岗定责,并吸纳职能部门、包联单位、物业企业党员干部、新就业群体等力量3053人,组建暖心服务小分队1220支,为特殊群体、重点人群开展上门服务,实现一网统筹。完善赛罕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开通“智慧赛罕”微信公众号,依托“城市智慧大脑”建立“一网统管、五级联动”诉求处置机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聚焦急难愁盼,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凉亭随意会”“民情联络卡”等服务模式,建立居民点题、专人议题、网格办题工作流程,为群众帮办代办事项6500余件,协调解决小区供热不足、车棚改造、墙体路面修缮等便民事项222件,现场化解矛盾纠纷98件,把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土默特左旗

  构建人人参与

  乡村治理新格局

  广泛宣传齐动员。坚持党员干部带头,设置党员示范岗284个、划定党员责任区364个、建立党员小分队429支,利用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示范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全面参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大家一起干”的良好局面。网格治理全覆盖。坚持以“党建+网格”为切入点,按照“点突破、线深化、面提升”的思路,积极构建旗镇村三级联动基层治理体系。共设立678个网格,成立666个党小组,建立“书记包抓、考评奖惩、举报监督、全员参与、督查问责”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在网格中治理、在网格中落实,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选树典型强引领。评选“最美庭院”53个、“最美家庭”61个,授牌“共产党员户”133户,亮明党员身份,定期组织参观交流学习,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营造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托克托县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把牢治理“方向盘”。探索“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建立积分管理制度,签订“七不七带头”承诺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实施“云中头雁”工程,全覆盖开展“两委”干部集中轮训,累计培训2092人,建强乡村治理“骨干力量”。需求引导找准治理“发力点”。开展“五个三”示范创建,打造“升级版”乡村党群服务中心12个。推行“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建成了县镇村三级信息化平台,试点运行“数字乡村”联防联控系统,在重点镇、村安装智慧大喇叭系统、鹰眼巡查系统、“数字乡村”联防联控平台,覆盖6个乡镇(中心),加大了人口管理、日常巡防、数据统计等工作的信息化应用。融合共建构建治理“共同体”。推行“1+6+N”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建设1个县级、6个镇级、136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划分农村网格248个,配备网格员956名,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和林格尔县

  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夯实组织建设根基。划分农村网格150个,健全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使党组织全方位嵌入基层治理网格,明确网格员“责任田”,使之成为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建立“村企”“村村”联合党组织,“一村一策”整顿提升相对后进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组织基础。树立宣传激励导向。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村通广播等形式,开展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组织村民线上有奖答题。通过“多多评·掌上和林”智慧治理平台,创新积分制管理路径,设置积分奖品,并将“道德积分”与村民福利待遇直接挂钩,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优化服务保障水平。高标准建设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便民惠民,帮办代办”服务。建立健全防返贫预警监测动态管理机制,全面监测困难群体生产生活状况。整合公检法司等力量,建立全方位联动的调解机制,设立“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10个,排查调解矛盾纠纷140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清水河县

  “红网格”织牢民生“幸福网”

  把握关键点,构建“三维立体”农村治理网。制定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创建项目推进方案,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纵向工作体系,以村为单位,包联县直部门、所属在职党员向村建设、管理、服务等多领域发力的横向工作体系。通过纵横双向联动、双线用力,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系。找准切入点,组建“全能型”网格员队伍。选派57名专职网格员,承担信息员、调解员、联防员、安全员、宣传员、服务员“六大员”职责,完成政策宣传、信息采集、问题排查、诉求受理等十一项任务,将网格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连接,形成了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责任明晰化、服务一体化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激活着力点,提升“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水平。把工作着力点聚焦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全县103个村以网格为支点,建立“一张网多网格”运行管理机制,使其真正成为“支点”和“堡垒”。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树新风治陋习。

  武川县

  奏响乡村治理新旋律

  加强政治引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基层治理四级联动机制,综治中心实行实体化运行,优化完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党政统筹推进、群团助力推动、公众协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切实做到以党建为“链”,“联”出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强化法治保障,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整合警务中心、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职能,成立“四心合一”的县级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功能互补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注重德治教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红灰黑榜”作用,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比,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夯实自治基础,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县93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9个乡镇由553名党员群众组建群防群治队伍79个,兼职队员237人,做到村日常巡逻全覆盖。

  一条条创新的举措,一项项可喜的成就,离不开呼和浩特市党员干部群众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道路上,呼和浩特市正在劈波斩浪向前行。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擦亮城市基层治理底色,力争创出更多特色经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6版:首府
   第08版:要闻
呼和浩特市:党建引领精准服务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