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杭锦旗

“牧光经济”养出致富牛

  □本报记者  郝雪莲  实习生  高旭

  秋日里,走进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阿门其3兆瓦“牧光互补”乡村振兴项目肉牛养殖基地,牛棚顶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电”。棚下“哞哞”声此起彼伏,满棚的西门塔尔牛吃饱喝足后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几十只刚出生的小牛犊正在抢食、嬉闹……

  “多亏了这个‘牧光互补’项目,我现在一个月下来收入5000多元,既有固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人。”饲养员王贵生说道。养殖场里像王贵生这样的工人还有11人,大家都对现在的收入很满意。

  阿门其3兆瓦“牧光互补”乡村振兴项目,是将太阳能光伏板铺设在养殖场屋顶,实现“棚上绿色发电、棚下生态养殖”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棚顶和地面空间,通过牧光互补实现太阳能资源和生产空间综合利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互利共赢。

  据了解,锡尼镇阿门其3兆瓦“牧光互补”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2275万元,其中包联单位投资1500万元,申请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万元,争取中央、自治区重点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25万元,村集体自筹50万元。该项目在牛棚顶部安装光伏组件5772块,年平均可用发电量570万KWh。

  “我们村里的牛棚可不一般,‘牧光互补’将畜牧业生态养殖的一产模式与光伏发电的二产效益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发‘绿电’的同时,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说起现在用的养殖棚,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杭锦旗锡尼镇阿门其日格村的第一书记乔玉玲喜上眉梢。

  该项目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牧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牛740头,村集体自购56头,实行“托管代养”,收入归集体;板上发电所得收入由运营企业每年返给村集体25万元,连续返25年;村民自种的玉米等饲料可提供给养牛企业,解决了饲草供给问题还增加了村民收入。这样算下来,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4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60万元。

  “锡尼镇在建立‘一圈两区三园,一村一品多业’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延链补链,引导周边农牧户转变养殖理念,推进养殖业特别是肉牛养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现代智能化、科技创新化养殖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对于肉牛养殖未来的发展,锡尼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孟春亮充满信心。

  近年来,锡尼镇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肉牛产业上做文章,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企地合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新路子。“牧光经济”不仅养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牛,更加速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论道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广告
绿水青山有了“生态身价”
“牧光经济”养出致富牛
【集市】
万亩辣椒丰收啦!
“积”出正能量 “兑”出新风尚
“一村一品”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