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851名荣誉书记(发展顾问)提出发展建议1050条,争取资金3500余万元……

将“名誉”做成“荣誉” 把“顾问”干成“责任”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包文鼎

  11月8日,走进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合特嘎查,一条条乡村道路向四方延展,村落静美,居民和谐。室外寒意十足,玉米种植户包哈斯额尔敦家里却暖意融融。

  “我家今年种植了50多亩玉米,原来亩产是1000多斤,用了刘守源顾问提供的农机之后,今年估计能达到1700多斤。同时,还能为其他村民提供代耕服务,1亩地能挣二三十元钱。”谈起种植收益的提高,包哈斯额尔敦坦言,这些都离不开合特嘎查的发展顾问——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源的帮助。

  在合特嘎查“两委”班子邀请下,刘守源2022年6月起担任合特嘎查发展顾问。1年多时间里,他经常为嘎查发展和村民致富出谋划策。

  今年3月,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与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组织了一场玉米种植技能比赛。比赛前后,刘守源经常来到嘎查的参赛土地,观察玉米的株距和长势,与种植户聊天,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尽可能给他们提出建议并解决问题。听说春耕时,农户经常为设备缺乏而发愁,刘守源便积极协调为合特嘎查提供了10台免耕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供村民免费使用,解决了村里三分之一村民的设备缺乏难题。“只要嘎查有需要,我一定竭尽全力。”刘守源坚定地说。

  “刘守源顾问来到我们嘎查后贡献很大,尤其是在农业机械方面,为老百姓提供了许多实惠和便利。他还请来农业技术专家为村民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找懂农业又对农业感兴趣的青年人进行座谈,村民们都很受益。”合特嘎查党支部书记白格日乐图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解决当前农村牧区发展面临的人才缺乏、信息不灵、物流不畅、致富带富能力不足等问题,兴安盟创新开展了嘎查村荣誉书记(发展顾问)选聘工作。兴安盟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嘎查村荣誉书记(发展顾问)”选聘工作的通知,以下乡市民、到乡干部、兴乡企业、返乡能人为依托,坚持“一村一策”,针对各嘎查村的实际需求,鼓励支持“有品德、有威望、有见识、有能力、有成就、有公益心”的“乡贤能人”担任嘎查村荣誉书记(发展顾问),为嘎查村出思路献计策、争取项目资金、办实事惠民生、帮助宣传推介,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助力家乡发展。

  在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沙日格台嘎查,有一位出生于1996年的荣誉书记戴如意。大学毕业后,他回家乡创业,致力于牛品种改良工作,在党员大会上听说有选聘荣誉书记的事后,便立刻自荐并通过层层审核成功当选。

  “我会努力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转变养殖模式,为让我的家乡更加美丽和富裕贡献力量。”在戴如意看来,在外读书不是为了离开家乡,而是用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成为荣誉书记后,他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牛品种改良的成果,提高了养殖效益,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如今,荣誉书记(发展顾问)的身影已经遍布兴安大地。阿尔山市天池镇阿尔山村荣誉书记白秀梅积极为低收入群众协调帮扶资金,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科右前旗大石寨镇大石寨村发展顾问迟学盛多次组织村企联建活动,帮助村里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荣誉书记常志民通过提供优质种畜带动当地1400多名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平均年增收入4000多元;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发展顾问钢特木乐多次到老乡家无偿做技术指导,积极探索肉牛改良,带动嘎查畜牧业提质增效……荣誉书记(发展顾问)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带活一片产业、带动一个乡村、带富一方百姓的庄严承诺。

  “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结对联系、考核激励、示范带动等工作机制,盟旗两级组织部门联动,加强日常管理,协助推动荣誉书记(发展顾问)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真正将‘名誉’做成‘荣誉’,把‘顾问’干成‘责任’。”兴安盟委组织部四级调研员、组织二科科长孙龙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初,兴安盟共选聘荣誉书记(发展顾问)851名,实现嘎查村全覆盖,提出1050条发展建议、协调152个项目,争取资金3500余万元,帮扶带动5.7万名农牧民群众增收9400余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通辽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将“名誉”做成“荣誉” 把“顾问”干成“责任”
◎每周一学
小马扎上议民生
上门解民忧
师徒结对传帮带 “青蓝”携手强本领
◎信息集装箱
“引育留用”组合拳打造吸纳人才强磁场
强化使命担当
“服务对象”变身“治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