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风逐绿 乌兰察布新能源“链”出新动能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郭奇男

  “我正给叶片粘贴警示带,一会儿就发运走了。”在远景北方(乌兰察布)能源有限公司东面的马路边,3支89米长的“乌兰察布造”陆上风机叶片正“躺”在3辆重型卡车上,经过工作人员的最后检查,它们将发运至乌兰察布市化德县风电场。

  “全年总产能高达1500支叶片,在乌兰察布现在主要生产89-110米的叶片,最长可达136米,这些叶片主要发运至内蒙古、甘肃、河北这些地方。”记者见到远景北方(乌兰察布)能源有限公司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刘会军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

  远景北方(乌兰察布)能源有限公司2021年6月开工建设,2022年7月5日完成首批叶片集中发运。如今,已建成的6条生产线火力全开、24小时超速奔跑,订单源源不断。

  乌兰察布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均属于国家一类资源地区,目前可开发利用的风电资源约2980万千瓦,光照资源约5600万千瓦,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大。

  刘会军对乌兰察布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前景非常看好,“乌兰察布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风力资源丰富,电能需求大。我们二期项目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10月底已正式投产,并将在年内完成100支叶片产出,助力乌兰察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乌兰察布市巧用风光资源,坚持链条式、园区式、融合式、创新式发展,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再上新台阶,拉升产业含“绿”量。

  乌兰察布市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工业绿能替代场景,加快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建设改造,发展大容量高效率储能,加快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切实满足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需求。

  同时,做大做强做优以风电、光伏等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风电主机装配、塔筒、叶片制造等产业,引进运达风电、金风科技、太重等主机装配企业,天顺、三兴、同盛、银河等塔筒制造企业,远景、明阳等叶片制造企业,建成风电装备制造企业11户,形成产能整机1500台、塔筒44.2万吨、风机叶片1200套,具备配套生产5MW及以上大型风机配套生产能力。

  对于乌兰察布市周边的群众来说,新能源相关产业相继落地,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里不仅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好,而且离家近,不用再外出打工了,我在这里干得特别舒心,咱们本地人在这上班的有很多。”马俊霞2022年来到远景北方(乌兰察布)能源有限公司工作,通过努力,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助理工程师。

  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并网电力装机规模1820.6万千瓦,建成并网风光发电项目167个,装机规模822.9万千瓦,位居全区第二。在建项目10个,装机容量673.4万千瓦,其中风电609.5万千瓦,光伏发电63.9万千瓦,计划今年陆续建成并网。

  如今,行走在乌兰察布市,一幅幅新能源勾勒出的绿色图景正在由理想变成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通辽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内蒙古人道“助立行”边境地区困难家庭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救助行动启动
追风逐绿 乌兰察布新能源“链”出新动能
做好东道主 以“礼”迎冬运
内蒙古运动员夺得1金1银5铜
甘其毛都口岸旅检通道复关迎客
科技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蒙古国妇女相关技能培训班在内蒙古开班
为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的翅膀”
呼伦贝尔打造向北开放的“黄金通道”
常态检查筑防线 拧紧燃气“安全阀”
久久为功 让沙漠披绿生金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