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把荒漠变绿洲

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杨耀中 摄
治沙工人和农牧民正在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地安插沙障。
治沙工人正在运送沙柳。
  兴安

  让绿意浸染岭上兴安

  □本报记者  高敏娜

  春风吹新绿,治沙正当时。

  眼下,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朝尔图艾里连片沙丘中,无数个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起伏延展,化作一张纵横交错的巨网,紧紧锁住了沙丘。

  在压沙现场,随着马达的轰鸣声,一台稻草固沙机让人眼前一亮,在机手的娴熟操控下,沙障机下的滚盘快速转动,铺草、压草、划线,整个流程一气呵成。车轮驶过,两排麦草沙障便被植入沙地,埋压整齐。

  “稻草固沙机可代替草方格沙障铺设过程中人工开沟与埋草的工序,在坡度相对平缓的沙丘上,速度是人工的5倍左右,极大提高了草方格沙障铺设效率。”好腰苏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吴金山,指着面前由好腰苏木镇政府联合镇综合行政执法与当地农牧民共同研发制造的机器,解释起它的工作原理。

  “稻草固沙机就是在农用四轮车后安装齿轮,利用齿轮在传送轴的带动下,将沙障压进土壤内从而形成草方格。人工做沙障成本高效率低,大家集思广益、自主研发的这个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既缩减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吴金山说,相信在这种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防沙治沙新格局下,兴安盟的生态环境必然会越来越好。

  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松嫩平原之间的兴安盟,像一道天然的立体屏障,坐落在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交接处。茫茫林海和漫漫黄沙在这里,进行着“绿”与“黄”的殊死搏斗。

  一代代治沙人,以年为单位,与“沙龙”在时空中进退斡旋。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10.09万亩,沙化土地面积自2014年的615万亩减少至2023年底的404.91万亩,1/3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兴安盟也在书写“绿色奇迹”的过程中,打磨出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沙经验。

  如今,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之一,兴安盟出征号角再起:今年,兴安盟将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协同推进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和效益治沙,确保年内啃下5.9万亩裸露沙地治理这块“硬骨头”。

  “兴安盟沙化土地总面积405万亩,科右中旗就占了402万亩。今年我们将拿出大会战的气魄和超常规的力度,开展科尔沁沙地‘灭黄、治白、增绿’三大行动。”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用铿锵的话语,释放出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月19日,新春伊始,科右中旗就召开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誓师大会,成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指挥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编制《科右中旗生态治理战略规划》,分设6大战区,擂响出征鼓,不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决不收兵。

  新一年的植树季已至,在突泉县东风林场文冠果全产业链项目现场,地段整理、打点挖坑、围栏施工等春季造林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铲一锨,随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东风林场今年将重点实施万亩文冠果+万亩湿地保护项目+万亩林下药材间作的综合治理项目,全力打造突泉县防沙治沙示范样板工程。”东风林场负责人卢海波说。

  防沙治沙要讲究效益,既要算生态账,也要算经济账。文冠果号称铁杆庄稼,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树种。为有效治理科尔沁沙化土地,突泉县在现有基础上,将集合乡村振兴、水利、农科、发改委等各部门力量,重点打造永繁、靠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万亩文冠果+万亩湿地保护+万亩林药间作3个拳头项目,建设成为惠民利民的“绿色银行”。

  从过去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到现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兴安盟不断探索改善治沙思路,通过实施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重点湿地保护等工程项目,将制约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的“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光伏与治沙有着先天的资源互补优势,在突泉县,由中广核公司牵头实施,蒙草集团、内蒙古森发、晶澳科技、兴安盟城投等公司组成联合体建设的20万千瓦风电以及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中广核公司已完成选址及限制因素排查,预计6月底开工建设,光伏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突泉县林草局副局长毕胜华介绍。

  盟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大勇说,兴安盟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治沙、发绿电、促进群众增收,通过实施中广核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年内完成治沙14万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征途还在继续,打造全区生态治沙“兴安盟模式”,兴安盟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

  鄂尔多斯

  光伏治沙与绿电消纳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毛锴彦  摄影报道

  当前,鄂尔多斯市正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治理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如今,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重点项目“牛鼻子”,在已经建成的大型光伏发电基地,沙区生态治理稳步推进,光伏产生的绿电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工业园区,并以绿电优势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近日,自治区首批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7.06亿元,主要建设50万千瓦光伏电站、增量配电网、32兆瓦/128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系统及61兆瓦/4小时熔盐储能系统。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平均光伏发电量为9.75亿千瓦时,可有效促进绿电就地就近消纳,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向纵深推进,这也是达拉特旗正在加快推进的又一绿电进园区项目。

  而在2023年12月29日,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光伏项目已在达拉特旗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亿度,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66万吨。该项目将成为集绿色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沙漠农业、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立体绿色生态屏障。

  2024年,鄂尔多斯市将启动18个重点防沙治沙和巩固提升项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连片,打造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联防联治等8大标志性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0万亩。

  乌海

  织“网”锁沙  向绿而生

  □本报记者  郝飚

  三月正是造林添绿的好时节。连日来,乌海市坚决扛牢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的使命责任,全市上下用实际行动植下绿色,推动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项目、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在乌海大地全面动起来、干起来。

  3月21日,海勃湾区金沙湾西南侧固沙工程现场一派火热的劳动景象。几十名工人顶着风沙分散在一座座沙丘上弯腰劳作,一捆捆干草在工人麻利的双手下被结结实实地固定在沙地中,成为防风固沙“利器”草方格。放眼望去,曾经满眼黄沙的金沙湾正在被一块块草方格覆盖。

  “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我们已铺设固沙草方格约279亩。”乌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永东介绍,该项目属于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项目中的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项目,主要通过铺设低立式草方格沙障形成防风墙的方式,削弱风力、提高沙层的含水量,再通过种植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削弱风力侵蚀,防止沙化土地范围扩大,进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乌海市是黄河入内蒙古第一站,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建市初期,森林覆盖率仅为0.38%,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多年来,乌海市聚焦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先后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大批生态建设恢复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自治区2019年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报告显示,乌海市十年来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6.7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8.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8%提高到现在的3.75%。

  根据第六次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统计结果,乌海市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4.62万亩,目前已治理32.12万亩。2023年10月25日,乌海市举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大会暨荒漠化治理大会战,启动首批5000亩治理任务,全面打响攻坚战;今年3月14日,乌海市黄河“几字弯”攻坚战2024年防沙治沙工程春季开工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更是吹响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的“冲锋号”。

  2024年,乌海市计划通过人工造乔、灌木林、人工种草和工程固沙等措施,系统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实施9114亩的乌海市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项目;计划通过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对原有衰退的人工乔、灌木林、中龄林与幼龄林和退化草原进行有效治理和修复,2024年实施16800亩的乌海市“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目前,这些防沙治沙工程都在如火如荼推进中。

  一边是全市上下共同行动为绿色“充值”,另一边,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同样保持着火热的建设势头。

  这些天,在位于甘德尔山深处的乌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广大建设者们争分夺秒、火力全开,以“满弓”状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约为20.08亿千瓦时。项目建成后,可担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黑启动、紧急事故备用以及新能源消纳等任务,将为内蒙古电网提供优质的调峰电力,促进蒙西地区大规模风力、光伏发电并网消纳。据测算,每年消纳新能源电量约26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05万吨、减少标煤消耗约35.86万吨。

  这个春天,在乌海市的戈壁荒漠、矿山渣堆,随着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并网运行,乌海市的能源结构实现了逐“绿”前行、向“新”进发。

  目前,乌海市已编制《建设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总体规划》,“阿电入乌”首期200万千瓦区域新能源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3个总装机40.5万千瓦的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和2个总装机32.5万千瓦的风光制氢一体化新能源项目获批,30万千瓦存量负荷绿电替代示范工程加快推进。预计到2025年,乌海市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35%。

  乌海市将全力推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往前赶,确保天天有进度、周周有变化,努力为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贡献更多力量。

  赤峰

  与沙共“舞” 绿进沙退

  本报赤峰3月31日电  (记者  肖璐)风又起,春已至。3月30日,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现场,沙地上一派繁忙,200余人分工明确,科学高效,搬运稻草、枝条,按压培土,一个个草方格沙障在连绵不断的沙丘上渐次铺开,镶嵌在沙海中,牢牢锁住了沙丘。

  “防沙治沙已成为全旗干部群众的心头大事,每天至少有150人奋战在沙地,日治理面积达到300亩左右。”阿鲁科尔沁旗林草局局长闫宏君说道。

  阿鲁科尔沁旗全民参与防沙治沙已成为赤峰沙地全面打响绿化战役一个缩影,在九万里玉龙故里,“各路人马”紧急集合,计划治理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343万亩,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在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工程建设现场,机械吊臂轻轻“衔”起光伏地桩,扎扎实实填坑入位,一个个光伏地桩笔直站立、整齐排列。

  “基地共规划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约130万千瓦,综合治理沙地5万亩,拟采取草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光旅融合四种模式建设。”翁牛特旗发展改革委主任姚中云说,目前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日夜轮倒,每天完成埋设光伏地桩1000多个,力保工程能够按时按质全面竣工,同步完成发电和生态治理。

  从黄沙滚滚到绿意浓浓,从风沙肆虐到“绿进沙退”。截至目前,赤峰市防沙治沙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5亿多元,沙化土地面积由1994年第一次全国监测的3995.67万亩减少到2661.9万亩,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了65%以上。

  巴彦淖尔

  压沙固沙  让“绿”安家

  本报巴彦淖尔3月31日电  (记者  薄金凤  实习生  马志军)3月30日,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黄河岸线流沙治理联防联治项目区,一排排一列列纵横交错的“草方格”,织成一个细密的大网,工人们抓紧时间用稻草压沙,阻挡强风将沙子吹飞,限制住沙丘的流动。

  “项目区总面积1800多亩,分为压沙固沙工程和退化林修复工程两部分,目前正在进行压沙固沙作业。后续这里还将进行梭梭退化林修复工程,加宽值密,削减风力,工程将在四月完工。”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道力根介绍。

  作为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的诞生地和实践地,磴口县通过创新“防沙治沙+新能源”一体化生态治理模式、“工程固沙+产业发展”等治沙模式,今年计划完成生态治理任务25.4万亩,其中新造林14.6万亩、林草湿地质量提升10.8万亩。

  据悉,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完成治理62.48万亩,围栏封育23.47万米。2024年,巴彦淖尔市将优化建设布局,综合考虑各旗县区主体功能定位、水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结合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治理工程与“三北”工程,将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00万亩以上,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锡林郭勒

  防沙止漠  绿富同兴

  本报锡林郭勒3月31日电  (记者  巴依斯古楞)近日,锡林郭勒盟委、行署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市对接项目,诚挚邀请大企业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等领域深化与该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和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助力实现生态治理与能源经济共赢。

  京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阚兴表示,集团将立足自身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紧抓锡林郭勒盟大力开发新能源契机,加快推进新能源重点项目和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积极参与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特高压外送通道等项目,助力新能源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今年,锡林郭勒盟积极推动光伏新能源与治沙一体化发展,计划投资2.86亿元实施总规模为93.5万亩的治理任务,目前7个旗县市(区)提前开工,完成建设任务5.2万亩;6个旗县市(区)已做好开工准备。锡林郭勒盟在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和沙地南缘的8个旗县市分别推进规模化光伏治沙开发、新能源治沙基地建设,布局新建风电光伏一体化新能源工程270万千瓦,探索实施“光伏+储能+综合治沙+养殖”的“牧光储”模式,实现增绿、增能、增收。

  通辽

  科学治沙  绿草如茵

  □本报记者  薛一群

  科左后旗融媒体中心  张春颖

  实习生  鲍迪

  检查光伏板支架的牢固程度、测量电流是否稳定、清理光伏板……大唐蒙东新能源事业部兴盛运维中心职工刘敏悦和同事在大唐通辽市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储能项目区,逐一检修各项设备。

  该项目区占地面积约4352亩,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随势而建的蓝色光伏支架和组件像一把把大伞,有效减少了阳光直射和地面水分蒸发,为植被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一个个“钢铁卫士”守护着科尔沁沙地,让移动沙丘寸步难移,绿草逐渐占领沙地,大规模的绿电也由此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每年大约可以向外输送19316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5.9万吨标准煤。”刘敏悦说道,“2022年立项之初,这里还是荒芜的沙漠。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项目区长出了丰茂的植被绿草如茵,与围栏外的荒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核心区,是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近年来,科左后旗委、政府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抓住自治区落实“六个工程”有利时机,实施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坚持系统治理、集约利用,在放大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荒漠化治理离不开防沙治沙创新模式,更离不开管沙用沙的理念更新,只有将这两项工作合为一体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光伏+生态治理”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沙地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实现了生态与绿色低碳经济的双赢,为当地改善能源结构、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左后旗林草局副局长田伟介绍:“科左后旗2024年至2030年防沙治沙和光伏风电一体化工程总任务10.6万亩,光伏装机55万千瓦、风电装机20万千瓦。其中,2024年计划完成防沙治沙2.2万亩,光伏装机10万千瓦、风电装机5万千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公益广告
敢把荒漠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