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好用活每寸土地 统筹优化发展空间

——内蒙古资源节约集约见行见效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韩雪茹  阿妮尔

  土地资源是发展之基、生存之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的高效率利用。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具体实践和重大举措。内蒙古以农牧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高效开发利用为核心,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升级。

  要素集聚,高效配置提效率

  今年2月,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宗工业用地首次以“标准地+带方案”模式成功挂牌出让。宗地一的面积为186.108亩、成交价1105万元,由乌兰察布市悦科数据有限公司竞得。宗地二的面积为204.783亩、成交价1229万元,由内蒙古绿菱气体有限公司竞得。

  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高瑞东介绍,“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是指在率先完成区域评估的工业园区内,先行设定各项控制性指标(即固定资产投资、亩均税收、容积率、亩均产值等),同时将具体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预审意见一并作为出让公告内容,纳入出让公告文件向社会公示。待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可同步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模式,让供地档期过程变为高效审批服务期,大大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间,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还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落户。

  为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效益,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内蒙古持续推动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增加高品质空间供给,加快推动土地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今年以来,全区各类开发区内新增工业用地出让96宗,其中“标准地”出让96宗,出让面积877.95公顷,出让价款14.18亿元,“标准地”在新增工业用地中的占比达到100%。

  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是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有利于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服务实体经济优质高效发展。通过优化和细化供地方案,使其更加适配产业发展要求和类型,进一步提升土地要素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匹配度,实现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目前,“标准地”改革已在内蒙古全面铺开,自治区层面出台指导意见,盟市、旗县层面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较为完备的“标准地”改革制度体系。

  增减挂钩,优化结构拓空间

  “还是新家好,上下楼方便,干净、暖和!”2023年12月28日,对于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新民村的289户乡亲们来说,显得尤为特殊——受益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利好,他们搬入了期盼已久的新居。

  新民村下辖3个自然屯,集体建设用地面积1104亩。2022年以来,新民村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把3个分散的屯集中起来,仅200多亩地用于建设安置小区供群众居住。同时,通过减少建设用地腾出861.88亩土地,用于跨省交易。

  新民村将新增土地复垦并加紧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土地指标跨省交易中,亩均收入比一般耕地增加了10万元。

  “新增耕地所有权归村集体,2023年按每亩550元的价格租给村民种玉米和大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52万元。有了这些村集体收入,我们后续将为村民缴纳物业费、补贴取暖费等,剩下的还能发展种养殖产业。”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徐红波高兴地说。

  对于现在的日子,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新民村村民王秀华搬进新居后感慨:“我们在外地务工十几年了,平时房子空着。■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得到村子搬迁的消息,我们很支持。2023年我家用补偿款从安置小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

  多年来,像王秀华一样,新民村大多数年轻人出去务工或进城生活,空置的宅基地也就多了起来。“通过增减挂钩政策,我们盘活了这些闲置土地,群众搬进楼房,也不耽误村民们养牛羊、种白菜土豆。”徐红波乐呵呵地说。

  兴安盟是内蒙古用活用足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交易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2022年以来,内蒙古全力推动和支持国家批复的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6盟市的16个旗县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交易。

  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2022年至2025年,由交易省份自主沟通签订交易协议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这一政策,为内蒙古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内蒙古切实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据了解,2022年以来,全区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2.38万亩,复垦耕地9.52万亩、林地1.30万亩、草地1.55万亩、其他农用地0.01万亩;与广东省签订交易协议7384亩,交易金额22.15亿元,已获国务院批复;与浙江省签订交易协议1.449万亩,交易金额50亿元。

  量质并重,降本增效夯基础

  万物生,春耕忙。4月3日,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苏海图高标准农田正式开工建设。

  今年,乌达区将投资2600余万元,计划在年底前建成8933亩高标准农田,从完善乡间道路、提升土壤质量、安装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入手,让“良田”多产粮,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项目将统筹改造田、土、水、路、林、电、技、管,通过平整农田土地、新修田间道路、深松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改造输水管道等,提高耕地地力水平。通过统筹调度大型农机具,实施粮食种植托管,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农机综合服务保障率达9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80%以上,机械费用减少18.4%,实现从‘人工种田’到‘机械种田’的转变。”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工作人员王健说,“同时,还要在农田周围新植耐旱、抗病虫害的新疆杨加强农田防护,安装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提高耕地质量及耕地利用率。”

  根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乌达区将新增耕地面积152亩,亩均产量将达到630公斤,较项目实施前可增产10%以上。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采取“集中连片、集约高效、种养循环、综合立体、农旅融合”的开发方式,可因地制宜成片打造兼顾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田园,发展以观光游览等特色旅游为支撑的新业态,使农田成为景点,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效益。

  据了解,内蒙古现有1.3亿多亩基本农田,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237万亩,今年要建成850万亩,计划到2032年将全部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据测算,在促进粮食增产的诸多要素中,高标准农田建设贡献率约38%。内蒙古将充分利用好春播前、秋收后的窗口期,按照时间节点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调度督办,全面提升其建设水平和质量。

  全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背后,是内蒙古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力实践。为科学有序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内蒙古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等项目。还启动了全国首个旱作高标准农田四级共建试验示范项目和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为耕地质量提升夯实技术基础。

  “一盘棋”统筹推进,“一体化”全域发动。内蒙古不断健全耕地保护网络,实行耕地保护激励制度,全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走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支撑有力、绿色集约节约的增粮之路,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两岸同胞同心共创光明前景
~~~孙绍骋王莉霞会见党彦宝
~~~——内蒙古资源节约集约见行见效系列报道之五
~~~王莉霞主持
~~~
~~~
~~~——黄河文化系列报道之三
党的二十大主题优秀原创音乐精品集开启线上展播~~~
~~~
汇聚蒙商力量 提升精准招商引资质效~~~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生态环保
为两岸关系指明正确方向
自治区政府与宝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管好用活每寸土地 统筹优化发展空间
自治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第二轮第三批自治区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夹心房”改造
涓涓支流连古今
内蒙古3首原创音乐入选
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构建长江经济带“双招双引”新格局
我区培育出草原白蘑新菌株
“新”潮澎湃 沃野田畴绘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