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基层 为乡村振兴培育领头人
作为带领民众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主导力量,如何为乡村振兴培育领头人引起政府与学界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开放大学二十年深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持续为乡村振兴培育大批基层骨干力量。截至今年8月,全区累计招生3.7万人,目前在籍生8700余名,覆盖全区12个盟市,累计培养出2.6万余名乡村振兴领头人。这些骨干力量不仅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带动了周边群众,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内蒙古开放大学作为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实施院校,自2004年以来,众多基层工作者通过该计划实现了能力与学历的双提升。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这些来自基层的学员能够在不离乡、不离岗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进一步明确要服务于嘎查村“两委”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农牧民学历提升。2020年在内蒙古开放大学的积极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多部门联合,助力项目深入推进。同时,各盟市分校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如锡林郭勒盟开放大学利用“云班课”APP打破学习空间时间限制;通辽开放大学通过追踪调查毕业生,有计划地针对农牧民需求开设新专业。2021年学校被评为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与优秀教学单位,其办学经验在媒体上得到了广泛宣传,为全国类似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紧贴需求 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作为自治区“求学圆梦行动”项目的重要实施单位,内蒙古开放大学在推动农民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自2018年自治区总工会和教育厅联合发布“求学圆梦行动”启动方案以来,内蒙古开放大学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支持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项目实施以来,已有至少1.3万人通过此项目获得学历,其中3000多人来自贫困县,项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特色项目。
2022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路径,内蒙古开放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2022年以来,学校共计获得国赛铜奖1项,区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农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提升。
面向未来 为乡村振兴培育新质人才
今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就如何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答记者问。怀部长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发展终身教育,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事实上,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内蒙古开放大学一以贯之的办学目标。除上文提到的开放教育,学校还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22年,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三教融合发展,学校积极推动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8月,内蒙古开放大学依托各盟市分校建设社区教育教学点353个、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教学点24个、乡镇社区学校108所;建设社区老年学校271所,职业院校老年教育教学点70个。所建设的教学点集中在农村牧区,旨在满足广大农牧民的终身学习需要。此外,为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学校在全区嘎查、村或社区共建设“开大书屋”506家,总计投资600余万元。书屋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居民的阅读需求,还通过组织读书会、讲座、培训等活动,成为了当地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弱势群体 赋能内蒙古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
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内蒙古开放大学也积极服务弱势群体,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截至今年8月,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663人,累计招收本专科学生3021人。除学历教育外,学校面向弱势群体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也取得显著成果。根据《“十三五”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方案》精神,内蒙古开放大学承担了“残疾人青壮年扫盲项目”,在全区5个盟市特别是贫困农村牧区开展扫盲培训,累计完成800余人的“扫盲”培训任务。
通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开放大学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学校将继续秉持“人之成人”的教育理念,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需求,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赋能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