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刚毕业的我也面临过困惑,到底要选择怎样的成长道路,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反复思考,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入疆志愿书上按下手印,志愿到边防一线接受磨砺。
5000米海拔的喀喇昆仑山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稀薄的空气中氧气密度不足平原的一半,零下40摄氏度的凛冽寒风夹杂碎雪在高原肆意地展示自然伟力的狂野与士兵的渺小,但那里的每一寸冻土都灌注了一代又一代边防战士坚守的热血。手中握着钢枪,身后就是祖国和人民。战场上的思想政治课让人刻骨铭心,在军营服役两年间,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含义。“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哪有小家的幸福安宁。
两年后,我退伍返回内蒙古大学开启了研究生学业。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了潜心做科研,懂得了研发对国家对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此外,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深入参与到羊场劳动中,饲喂、治疗、接生、胚胎移植,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山羊消化道疾病问题,利用专业知识设计实验,研发适应一线生产的解决方案。
科研要敢于啃硬骨头、挑战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在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作为主要研究者,首次开发出了山羊肠道类器官培养技术,并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鉴于该技术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一些外地的公司向课题组提出合作邀请,我们于不久前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共同开发商品“山羊肠道类器官培养基”。这是自2018年以来,内蒙古大学首次以学生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转化,校长在毕业典礼讲话上,鼓励我继续以提升生产力为目标,利用所学为社会作贡献。
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产学研转化的意义。我要更加积极地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所需挖掘自我价值,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本报记者 白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