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区24支高校团队参加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推普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刘志贤

  书同文,语同音,方能人同心。暑假期间,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再次启航。

  活动共有全国高校1200支团队入选。其中,我区有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等24支团队入选。各高校志愿服务队奔赴全区各地农牧区,开展推普实情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等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近几年武川县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广普及情况如何?”“推广普及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内蒙古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团委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与了解。志愿服务队还深入武川县阳光社区,以诗歌朗诵、影视剧配音和绕口令挑战赛等丰富的活动作为“破冰工具”,为居民们普及普通话知识,以及学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还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普通话的艺术魅力,提升居民的学习兴趣。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推普助振兴、同心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杜尔基镇鲜光嘎查,这是一个有朝鲜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为了激发居民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实践团成员想了很多好办法,王馨悦想到了“幸运套圈”的游戏,参与者正确朗读一段文字后获得套圈资格,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圈”入囊中。在欢乐的游戏中,推普观念深入人心。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语桥筑梦队走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乌素图村、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四坊子村,开展“语言架桥、文化兴村”推普活动。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学校和家庭,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普通话在当地的普及程度的资料。团队成员还耐心地为村民们纠正普通话发音,进行规范用语培训等。“因为口音重,我们跟外界沟通经常不顺畅,导致错过了一些机会,学会普通话确实太重要了。”西坊子村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推普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包头市固阳县等地,服务队开展了细致的调研、专题讲座、人员培训等推普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一项语言工程,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为乡村带来无限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让普通话这座语言桥梁更加坚固,为乡村振兴贡献语言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闯新路 新实践 全国党媒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要闻
   第08版:青春号
“扬帆计划”助力青春起航
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所需
国防教育进社区 点燃少年强军梦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光影北疆行” 助燃观影热潮
推普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