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乌拉特前旗

乌梁素海芦苇实现资源化利用

  □本报记者  薄金凤 

  实习生  王丽娜

  伴着冬日的暖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22万亩芦苇迎来丰收。

  正在操作收割机器的孙培新是土生土长的乌梁素海人,过去,他是靠“海”谋生的“渔二代”,随着渔民上岸工程的实施,孙培新承担起保护候鸟的工作,夏天在保护区巡护候鸟,冬天开展芦苇收割作业,实现双份收入。“我承包了2000多吨芦苇,收割完能挣5万多元,如今生态环境变好了,周边村民的收入也高了不少。”孙培新开心地告诉记者。

  芦苇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乌梁素海的水域面积共有43.95万亩,其中生长芦苇的面积达22万亩,冬季合理有序地收割芦苇,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芦苇腐烂后引发的系列生态问题,收割后的芦苇还能被充分利用,变成增收的法宝。“我们每天能收割2000多吨芦苇,预计今年能收获芦苇7万吨左右。”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海明说。

  在离乌梁素海不远的芦苇场,工人们将收割后的芦苇进行打包装车,统一销往内蒙古积葭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生产无醛芦芯板的原料。该企业是巴彦淖尔市实施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引进的,公司按照市场价收购乌梁素海湖区芦苇,通过三方合作模式,完成乌梁素海地区所产芦苇的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资源化利用产生循环经济,降低湖区水质治理成本。“芦苇除了制作无醛芦芯板,还可以做木耳菌棒,也可做成防沙治沙的草方格。”马海明介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构建起点源、面源、内源治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乌梁素海焕发新的光彩。

  “目前,湖区整体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Ⅴ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达到了Ⅳ类标准。2023年,乌梁素海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的湿地。今后,我们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高占飞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新风扑面来 文明润心田
企业生产忙 助力“开门红”
乌梁素海芦苇实现资源化利用
“指尖技艺”助力“她”就业
首批沙棘饮品出口美国
笤帚苗产业攀高向新
举办民族融合家庭风采展示活动
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通过国家评估
小车间开启群众增收“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