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指尖技艺”助力“她”就业

手编老师展示编织成品。
编织莲花。
草编培训。
笤帚。
成品展示。
  □本报记者  高敏娜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令刚  摄影报道

  “姐妹们,咱们得抓紧时间了,这批哆啦A梦手工艺品必须在今天下午完成组装,明天先发出10套……”2月10日,在兴安盟突泉县零工市场内,手工编织老师正热心地指导着十几名妇女,加班加点地赶制手中的订单。

  “这批订单总共30套,现在已经完成了10套,剩下的我们打算在两天内全部做完交货。”突泉县康乃馨家政有限公司编织部负责人包丽艳介绍道。

  高云雪是一位技艺娴熟的绣娘,钩织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她加入零工市场后的一份收入来源。

  “学钩织不耽误干家务和带孩子,还能放松心情,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的零花钱。”就业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高云雪脸上溢满了幸福。

  为拓宽妇女就业渠道,突泉县零工市场充分利用冬闲时节,通过家政公司积极对接外贸企业,签订来料加工协议和手工编织订单合同,采取线下教学方式,讲授编织制作流程及制作标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掌握一技之长,为妇女增收致富、稳定就业提供技能基础支持。

  “外贸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而且简单易学,学成后在家就可以接订单。我们免费提供材料,验收合格的成品按件回收付费,单件手工费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目前,已经有30多位成手钩织绣娘,还有10多位正在学习中。”包丽艳补充道。

  近年来,突泉县通过免费组织培训教授手艺、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提供延伸服务、开展后续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越来越多的妇女通过参加培训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和稳定增收。

  同时,突泉县还充分发挥非遗、民俗资源富集优势,鼓励乡村手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突泉县将进一步推广实施农村妇女手工赋能项目‘织女计划’,推动更多妇女实现居家就业。”突泉县妇联主席李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新风扑面来 文明润心田
企业生产忙 助力“开门红”
乌梁素海芦苇实现资源化利用
“指尖技艺”助力“她”就业
首批沙棘饮品出口美国
笤帚苗产业攀高向新
举办民族融合家庭风采展示活动
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通过国家评估
小车间开启群众增收“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