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琐碎,尤其是退休后的生活,看孙子、买菜、做饭……很少有人能把生活过得诗情画意。可孙秀芝和她的家人却让诗走进了生活,拉近了亲情。
孙秀芝祖籍东北,她这一代的亲戚中有20个兄弟姊妹,散居于天南海北。然而,距离并没有隔断她们的亲情,一大家子人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诗情画意地谈论生活、共话变迁……今年3月,她们一家人出了第一本诗集《孙氏家族诗词集》。
大姐夫帮忙渡过难关
4月30日,记者满怀好奇走进孙秀芝的家。面对一墙柜的书,记者翻开孙氏家族出的第一本诗集:五言诗、七言诗、散文诗……各个篇章涵盖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五九初夏,爹爹病故家蒙难。一时间,樑断屋塌,四壁朝天!农家恳耕吃粮饭,劳力无有怎种田?大姐夫难前接重任,意决然!举家迁,三口添;十口家,一肩担。长兄责如父,无悔无怨。苦度个人青壮岁,换取我等幸福圆。”70岁的孙秀芝给记者朗诵的第一首诗是怀念大姐夫。“我大姐夫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像父亲一样把我们养大,帮助我们接受教育。”孙秀芝眼中噙着泪说。
1959年,孙秀芝的父亲去世,远在包头的大姐夫赵锡杰把她和母亲、二姐从辽宁接到了包头。当年,孙秀芝10岁,二姐孙秀凤18岁。大姐家只有一间平房,还有3个孩子。孙秀芝一家三口的到来,让小房子更加拥挤。大姐夫一个人赚钱养着全家人,孙秀凤、孙秀芝都被大姐夫安排上了学。
孙秀芝家住在辽宁省宽甸县一个小山沟里,那里偏僻,女孩子很少读书,孙秀芝的二姐十几岁才开始读书。来到包头后,二姐看到大姐夫一个人挣钱养家很辛苦,就决定放弃读高中,准备上班帮助家里,但大姐夫坚决反对,“你不想再继续念书可以,但是必须学技术。”大姐夫的一句话,把孙秀凤劝上了学习冶金技术的道路。后来,孙秀凤进入包头冶金研究所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
在大姐夫的帮助下,孙秀凤的命运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冶金研究所,孙秀凤认识了丈夫桂福存。桂福存是当年的中南矿业学院的大学生,是研究所创立时第一代的大学生,工作一年就成为工程师。孙秀凤和桂福存认识一年后结婚。婚后的他们恩爱有加。桂福存的工作需要到各个地方进行选矿,有时一走就是一两年,夫妻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1976年冬天,桂福存在四川冕宁选矿时出了车祸,昏迷很久,最终活过来,被送回包头。
孙秀芝在姐夫的资助下,也顺利拿到了包头师院中文系的毕业证,到建设银行工作,后来与包头师院中文系的教授李景泉恋爱结婚。
因为对生活充满追求,孙秀芝退休后开了干洗店,“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别生病,别给孩子找麻烦,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与亲人们一直这样相亲相爱下去。”孙秀芝说。
家庭诗集诞生
2017年8月27日,孙氏家族中最小的妹妹要娶儿媳妇了。孙秀芝出资招呼老少两辈40余人回到宽甸老家参加婚礼。婚礼上,有天赋的七弟孙敏即兴作诗并朗诵了《兄弟姊妹相聚抒怀》,一首诗让这些古稀之年的孙氏兄妹们回忆起当年,畅谈半个世纪离别情、相思苦。失去的亲情回归,落下相思泪。也就是此次的契机,让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姊妹们重新团聚。离别时,大家建立了微信群,起名叫“姐妹帮”。她们在群里的谈话不是家长里短的唠叨,而是诗来诗往的问候。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我们这一代的亲人有20多人,有两个人已经去世,现在是7个男人、13个女人。我们按年龄排了排,我大姐孙秀英今年90岁是老大,二姐孙秀凤78岁是老二,我是老六,今年70岁,最小的是个妹妹,今年也56岁了。这个小妹妹在北京开着一家超市,平时很忙,但是一休息下来便写诗。写诗成了我们这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天不写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浑身不舒服。”孙秀芝说。
孙秀芝在一大家人中是个活跃的人。“我看到有那么多歌颂祖国、歌颂亲情、弘扬家风的诗句,都是姊妹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如果不记载下来,将来丢失了很可惜,于是我建议出一本《孙氏家族诗词集》。这样促使大家时常动动脑、动动笔,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益情感交流,也有益身心健康,同时也为我们的后人做出榜样。将来,我们的后代子孙看到这辈祖爷祖奶们在六七十岁所写的诗歌后,会引以为傲。”孙秀芝向记者道出她们一大家人写诗集的原因。
字里行间有家风
2017年国庆节这天,孙秀芝一大家人的诗集征集活动开始了。大家规定,诗词体裁不限,七言诗、五言诗、散文诗都行。活动一开始,家人们积极投稿。为了让诗集有质量,大家还特意从家族中选出文化底蕴较高的5个人作为评委,从立意到语言,再到用词进行评分,得分高的入选。历时5个多月的征集,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从20多人(包括各自的丈夫或妻子)投稿的630篇中选出360篇,诗集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家训格言警句。“《孙氏家族诗词集》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对老一辈的追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以及对长大后分布于祖国各地的新生活的描写,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歌颂等。”孙秀芝向记者介绍道。
孙秀芝告诉记者,她们现在正计划出版第二集,因为第一集没有经验,许多诗还不是很满意,现在大家天天写,水平明显有提高。针对下一代人也有想加入第二集投稿的意愿,孙秀芝一大家人开会拒绝了。她们认为,下一代要自己单独出一本诗集,因为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视角与诗境,应该各办各的风格。
记者翻开《孙氏家族诗词集》读了几首,诗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着大山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许多诗是从她们家族两代人的生活变化中折射出农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也是老百姓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路,指引东方大过度。中国龙,腾飞上高速。路,筑梦民族复兴路。十九大,绘制路线图。路,决胜小康新征途。中国人,昂首迈阔步”。这是孙秀芝从电视上看到十九大召开后写下的。“湖光秋色田蛙,亭阁石径山花,微风落日晚霞。儿挽爸妈,湖畔景致如画。”这是孙秀芝看到公园的景象写下的《天净沙·湖畔风景》……每首诗都透着生活的气息。
记者从孙秀芝的手机上看到她们一大家人微信群里热闹的聊天记录,亲情需要交流,所谓越走动才能越亲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生活是诗篇,亲情是诗篇,孙秀芝一家用她们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中国的传统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