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石匠杨琼官居三品
元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成吉思汗率军攻克金中都(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十二年(1217年)太师、国王木华黎改“中都”为“燕京”。中统五年(1264年)八月世祖忽必烈下诏改“燕京”复为“中都”。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旧址东北侧修建新的都城。至元九年(1272年)将所建的都城改名为“大都”,史称“元大都”。大都城的兴建历时二十余年,包括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先后从全国招募了大量的工匠,石匠杨琼是其中之一。
据《曲阳历史名人录》记载:杨琼系今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人,出身于石工世家,其石雕技艺“每自出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杨琼曾率领上千石匠参加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和大都的营建,他所设计的石质构件在雕刻技法上多采用平雕、浮雕、镂雕等工艺,不管是神像、飞龙、舞凤、人物肖像,还是飞禽、走兽、山水等,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忽必烈看到他雕琢的石刻后大为赞许,封其为“弘农君伯侯”,官居三品。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修建皇城崇天门前的周桥时,杨琼被任命为石局总管。当时,很多人“绘以图进,多不可”,而杨琼的设计方案令忽必烈非常满意,“因命督之”。杨琼在雕造此桥时,运用了圆雕、涂雕、高浮雕等多种刀法,所建之桥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堪称元代石雕艺术的精品。《故宫遗录》称:“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周桥下有四白石龙,擎戴水中;甚壮”。据传明代皇城的建造者在修建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时,就是借鉴元代周桥的样式而建的。
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重建一座喇嘛庙。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兴建,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大圣寿万安寺(明代改称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寺内佛塔通体洁白,高大挺拔,造型优美,以其巍峨精美成为大都城的标志性建筑。阿尼哥受到元太祖忽必烈的多次嘉奖:至元十年(1273年)他被授予“诸色人匠总管”;至元十五年(1278年)又被擢升为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之事。“将作院”即掌管宫廷服用及各类器物制造的机构,主官秩正二品。大德十年(1306年)阿尼哥猝然逝世于大都,元成宗特地为他辍朝致哀,并赐予这位洋工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等尊号。
明代:木匠蒯祥官至工部侍郎
明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当了皇帝后,升“北平”为“北京”,又于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于翌年营建宫城、坛庙。但因连年战乱,造成明王朝经济负担过重,无力马上动工兴建,永乐十五年(1417年)北京城才正式营建。
在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工匠中,以苏州“香山帮”最为知名。《苏州香山帮建筑》记载:苏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滨,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人称“香山帮匠人”,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之说。“香山帮”中以木匠蒯祥的技术最为精湛,有“香山帮鼻祖”之称。
蒯祥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人,自幼随父学艺,《明实录宪宗实录》称其“以木工起隶工部,精于工艺。自正统以来,凡百营造,(蒯)祥无不预。”紫禁城开始修建后,蒯祥担任“营缮所丞”(负责工程设计与施工)。紫禁城的布局,多出于他的巧妙设计。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筑完工后,蒯祥受到众口一词的赞扬,被誉为“蒯鲁班”。之后,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
到成化年间,蒯祥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仍“执技供奉”,俸禄食从一品。
营建北京城时,“香山帮”因功勋卓著,先后有多位匠人入仕。除蒯祥官至工部侍郎外,石匠陆祥、木匠蒯义、蒯刚、郭文英也晋升为工部左(右)侍郎。另有永乐朝松江(上海)人、石匠杨青官至工部左侍郎,而嘉靖朝江苏扬州人徐杲则“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即工部尚书(相当于建设部长)。据《万历野获编》卷二《工匠见知》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紫禁城)奉天等三殿及奉天门遭灾,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竣工,皆匠官徐杲一人主持。”徐杲“四顾筹算,俄顷即出,而断材长短大小,不爽锱铢。”特别是修建毓德宫(今永寿宫)时,不到三个月新的宫殿便告成,嘉靖皇帝住在旁边一个宫殿里,却没有听到一点斧凿之声。徐杲被提升为工部尚书(正二品)。
清代:“样式雷”金殿封官
清顺治元年(1644年)定都北京后,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自康熙朝开始便大规模修建宫殿、园林、坛庙、陵寝等。内务府营造司设有样房(样式房),专职负责建筑设计事务(设计图纸和制作模型等),与算房(负责应用供料估算的部门)合作编制相关《工程做法》,和各承包商及工头联络并指导现场施工等,故有“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之说。从康熙年间至清末,样式房的“掌案”之职,一直由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的雷氏家族担任,而且其六代传人都曾受到朝廷的褒奖。
“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其鼻祖是雷发达。康熙年间,雷发达参与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修建工作。据传,太和殿上梁之日,康熙皇帝率文武大臣亲临行礼,正当上梁之际,因卯眼不合,大梁悬起。工部长官相顾愕然,急忙找来雷发达,并授予冠服。雷发达袖斧猱升,急攀梁上,高扬钢斧,只听“笃、笃、笃”连响三声,木梁“轰隆”一声,稳稳地落了下来。刹时,鼓乐齐鸣,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上梁礼成,康熙皇帝当即召见雷发达,命其为工部营造所长班,为七品官阶,食七品俸,由此留下“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宫(官)”的民谣。
继雷发达之后,包括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雷氏子孙六代,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主管样式房的建筑事务。而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烫样”技术,即建筑物的小样设计制作,也就是按一定比例先制作建筑物模型进呈内廷,以供审定。“烫样”审定后方可依此施工。
在“样式雷”家族中,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在修建畅春园时崭露头角,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赢得内务府“钦工处样式房掌案”之职,“赏七品官,食七品俸”。雍正六年(1728年),雷金玉70大寿,雍正皇帝命皇太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书写了“古稀”匾额作为寿礼,并赐油碌蟒袍一件。转年,雷金玉去世,清廷恩赏盘费一百余金,奉旨驰驿,归葬原籍。(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