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祺乐:牧民进城养老新模式

  玛吉格和老伴
  老人们正在制作工艺品
  文·摄影/本报记者  查  娜

  2017年,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被评选为全国养老典型案例。园区内居住的全部是来自牧区的老人,这样一种价格低廉、集中养老的模式,实现了牧区老人医养结合、养老育幼的需求,为牧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有相同风俗习惯、相同生产生活方式、相同语言环境的集体生活空间,使老年人的生活有照料、精神有慰藉……

  “明星”老人的幸福

  85岁的玛吉格老人,是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的“明星”,一是因为她是目前园区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二是因为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调研时,曾经去她家慰问。如今,习总书记慰问时的照片,挂满了家里的墙上,每每有客人到访,玛吉格老人总要幸福地回忆当时的场景。

  7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玛吉格老人的家中,老人盛装等待我们。离锡林浩特市不远的宝力格苏木,是她和孩子们放牧、生活的地方。由于孙辈在市里读书,玛吉格老人的小儿子在锡林浩特市买了一套房子。秋冬季节,玛吉格老人一般都在城里的楼房过。但是,楼层高下楼不便、与邻里不相熟和语言不通,让玛吉格老人并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

  2015年,听说市里有了一个给牧区老人养老的社区,玛吉格老人专门让儿子带她和老伴去看看。这一看,她和老伴就喜欢上了这里,因为符合入住条件,玛吉格老人和老伴,分得了一套房子。这个社区住了800多名像她一样从牧区来的蒙古族老人,大家生活在一起,没有了城市的隔阂感。

  现在,玛吉格老人在园区里生活的十分惬意。一日三餐有园区的工作人员免费送过来,每周家政公司和志愿者们会到家里打扫卫生。身体不舒服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看病。园区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来家里看望她,嘘寒问暖,事无巨细地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住进园区后,孩子们也能将她托付给工作人员照顾,放心地回牧区放牧。玛吉格老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她生活得很幸福。

  社区生活很丰富

  7月18日,巴彦查干街道达布希勒特社区在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举办巴彦查干街道达布希勒特社区第四届老年人那达慕。这可是园区最隆重热闹的活动了,辖区的300余名老人参加了本次那达慕,他们年龄从58岁到86岁不等。

  7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园区时,这里正在热火朝天地比赛中,台球、搓麻绳、蒙古象棋等比赛,紧张地进行着,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劲十足,摩拳擦掌,你追我赶。下午的摔跤比赛是整个那达慕的尾声,也是最吸引观众的重头戏。很多老人年轻时是摔跤手,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对摔跤这项充满力量挑战的运动跃跃欲试。

  除了各项赛事现场人气火爆之外,蒙古族“五畜”展示现场也格外抢镜。在展示现场,不仅有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蒙古族传统奶食品,也有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马绳、五畜骨头雕刻品、毛毡等。

  那达慕比赛结束后,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颁奖仪式。65岁的扎布拉老人获得了羊拐比赛的第一名,有500元奖金。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台球比赛,这是他最喜欢的运动。去年得了第一,今年发挥得不好得了第三名。这样的社区活动经常举办,让老人们有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除了这些定期举办的文体娱乐活动,园区里还有活动中心、民族特色活动室、娱乐服务区等场所提供给老年人进行日常娱乐。记者在爱祺乐活动中心看到,这里分为三个区域:民族文化区、餐饮区和娱乐区。这里的歌舞排练厅里,身着盛装的蒙古族老人们载歌载舞,正在排练民族舞。在民族手工制作室,几位老奶奶正在制作烟袋,墙上展示着她们以前做的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如马鞍子、驼毛绳、民族服饰等。

  而在手工艺展示厅,所有展品不仅展示,还可以出售。老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日用的茶具、餐具等手工艺品,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进行出售。餐厅这几天正在装修停业,平时,这里为老人们提供一日三餐,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餐上门。

  忙碌的“大管家”

  在园区里,跑前跑后最忙碌的人是爱祺乐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高娃。她和丈夫是园区服务的负责人。高娃开朗爽快,典型的蒙古族女人风风火火,能干干脆的性格。18岁时,她就进入盟里的敬老院工作,有着多年民政行业工作的经验。后来,她又负责经营锡林郭勒盟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还有着自己的家政服务中心。

  2014年盟里打算办牧民养老园区时,找到了高娃,让她承担起经营园区的责任。有着多年公益工作经验的高娃,决定接受这份邀请。几年的工作中,高娃和老人们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老人们有什么事情都会去找她,每家的家庭情况如何,老人有什么兴趣爱好,高娃都了如指掌。几户年龄大的老人是高娃重点照顾的,隔三差五就要去家里看看。就像玛吉格老人爱吃蒙古包子,高娃就经常在家包好包子给她送去。高娃说,园区就是个大家庭,在这里没有城市中社区那样的陌生与疏离,这也是吸引很多老人的重要原因。

  高娃告诉记者,公建民营的经营模式在爱祺乐运行顺畅。政府给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还提供了部分公益性岗位。目前,服务中心有物业工作人员16人、办公室工作人员9人、餐厅工作人员11人。园区内设有牧民综合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慈善超市、社区活动中心、牧民餐厅、代收代缴等服务设施,形成了能够满足入住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需求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园区在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这里已入住495户、828名老年人,其中养老育幼158户,实现了70%苏木镇老年人进城养老。

  爱祺乐,在蒙语中是“ 孝顺、照顾 ”的意思。这个牧民养老园区采取“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的模式,按照自愿、自理、自助原则,为牧区户籍老年人养老、育幼、陪读、就医提供了便利。495户中,子女陪读的有100多户。为了方便接送孩子,社区还在社区东门一侧专门建了一个蒙古族幼儿园。

  牧区养老模式 新探索

  锡林浩特市民政局局长唐贵举告诉记者, 2014年,锡林浩特市按照“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作”的牧区养老服务模式,结合实际探索牧区养老新道路,采取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的办法,拿出495套廉租房作为牧区老年人进城集中养老用房,拿出10套商业用房作为养老服务用房,建设了居家型的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园区总投资1.04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990张。

  早在园区建成之前,锡林浩特市就已经在考虑如何给牧民养老。“原来做过调研,征求牧民的意见,在牧区建养老院,牧民们不愿意,说‘和在蒙古包里住一样’,去城市养老院又太贵。”唐贵举说,“所以我们结合实际,打造了这么一个养老园区。这种养老模式比较接地气,看孩子看病都方便。”

  目前锡林郭勒盟牧区人口20.5万人,牧区60岁以上老年人3万人,约占15%。过去,因家庭条件、进城落户等多种因素困扰,牧民养老一直延续着在牧区居家养老的传统习俗,给牧民老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的建设运营,实现了由传统牧区养老向进城养老的转变,大大降低了牧民进城养老的成本。为牧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有相同风俗习惯、相同生产生活方式、相同语言环境的集体生活空间。使老年人的生活有照料、精神有慰藉,有力地促进了老年人身心健康。同时,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也缓解了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促进了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使更多牧区老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园区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按照公建民营的养老政策,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中心,承包经营园区,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服务中心与有入住意愿并符合条件的本市苏木、镇老年人签订入住协议,每户每月收费300元。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出资对园内的大型维修、维护、运行进行补贴,并为入住园区的低保户按照每平方米2元的标准给予养老补贴,减轻入住牧民的经济负担。

  2015年,全区牧区养老现场会作为参观点对园区进行了观摩。2017年被选为全国养老典型案例并作为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的参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热线/市井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内蒙古·关注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草原往事
   第14版:健康
   第15版:读书
   第16版:劲爆体坛
爱祺乐:牧民进城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