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峡谷,光是听着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即视感。9月4日,“壮美黄河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晋陕蒙黄河大峡谷鄂尔多斯高原准格尔段,探秘黄河第一长峡。近年来,黄河大峡谷沿线城镇村落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化绿色转型,打造黄河文化与黄河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为沿黄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旅游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
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北起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坡,南至龙口镇小占,水域长达8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具特色的峡谷地貌,又被称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其中,以连续两个近乎360度大转弯形成的太极湾风貌最为人称道。以黄河为界,左岸为吕梁山脉,右岸为黄土高原北麓,只见峡谷两岸壁立千仞,沟壑纵横,鬼斧神工造就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准格尔旗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去年才刚刚开放,独特的自然地貌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尤其是暑期,举家出游的小团体特别多,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人以上。”9月4日,同行的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河大峡谷的核心位置在准格尔旗魏家峁镇杜家卯村(包子塔),别看村子小,却已经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记者一行沿着格桑花环绕的木栈道蜿蜒前行,来到三面环河一线通陆的包子塔。包子塔上有个崔家寨,是明朝边防线上的一座兵城。放眼望去,寨子内的很多东西都是石头的,石块砌的院墙及窑洞,石头铺就的小路,石头碾子,石头桌子,甚至连凳子都是石头做的。还有随处可见的一串串大红灯笼和挂在墙上黄澄澄的玉米,到处散发着古朴天然的气息。往里走几步,就是油坊、醋坊、酒坊、豆腐坊、织布坊等小作坊,居民在自足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体验的空间。目前,景区依托黄河峡谷风情和浑厚的黄河文化,打造成黄河大峡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大成陵—大草原—大沙漠—大峡谷”自治区中西部精品旅游线路。
准格尔旗有着自治区最富裕的县城之称,连续多年稳坐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和西部百强榜单的头把交椅。
记者了解到,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准格尔旗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不仅投资组建了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开展了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还打造了中国第一条“黄河·长城水陆”风景道,并依托黄河大峡谷、库布其沙漠、黄土丘陵砒砂岩、阿贵庙原始次生林等独特地貌,以及藏传佛教圣地宝堂寺、千年油松王、王爷府、古长城等文化古迹,开发了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准格尔召旅游区、油松王旅游区、黑圪崂湾湿地沙漠观光旅游区和暖水砒砂岩生态旅游区等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富了一方百姓。
听老船工讲述航运往事
包子塔对面就是老牛湾,以前,村民往来串门靠坐船,不走陆路。
89岁的赵六十二是土生土长的老牛湾村人,天气晴好的日子,老人每天都要坐在村口的岩石上,静静地凝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这里镌刻着他年轻的记忆。
通过攀谈,记者得知这位老人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那年他的爷爷62岁,这是当地取名字的老传统。他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种过地、做过小生意,但他念叨最多的却是在黄河渡口做船工。
“这地方过去穷,地少,种的庄稼收成不好,就像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一样,我们那个时候都外出做船工贴补家用,一年能挣个200块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80%的壮劳力基本都在黄河上跑船。”说起过去跑船的经历,赵六十二打开了话匣子。当年,他们背着缆绳拖着沉重的货船从老牛湾逆流而上,将货物运送到宁夏吴中,再拉载货物乘船顺流而下回到老牛湾,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多月。身背纤绳逆流而上时,需要耗费的体力可想而知,而且遇到悬崖峭壁无处站立时,需要船工们站在船上,用缆钩钩住峭壁,交替拖动船体逆流而行。无论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一旦遇到急流险滩,都要格外小心,如果让船体失去控制,很容易船毁人亡。虽然辛苦,但赵六十二乐此不疲,不仅仅因为挣得多,还可以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那些年,他去过保德、府谷、磴口、包头等不少地方,当时主要是运盐。
老人告诉记者,随着黄河周边城市修通铁路,黄河船工和纤夫这个职业就逐渐消失了。赵六十二说,他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89年从没离开过黄河。如今,这里跟他一样做过船工的人都逐渐故去了,船工的故事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不过,让赵六十二高兴的是,现在不用在黄河上跑船辛苦讨生活,村里靠着老牛湾这道风景搞起旅游业,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结束采访,老人又独自坐在夕阳的余晖中静静地遥望着沧桑的河道,像是在继续回忆着他与黄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