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节:我们坚守在新闻阵地上

  文/本报记者  查  娜

  又一年的记者节来临,这是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们仍坚守在新闻的阵地上,兢兢业业。今天,我们勾勒自己——记者、编辑。这一年,时代的巨浪继续冲击着传统媒体,我们也面临着媒体融合的考验和挑战。这一年中,我们有所改变,有所突破,不变的是对新闻的追逐和敬畏。碎片化的阅读时代,我们仍坚持着精致的创作。

  工作带来的欢乐

  让负责体育板块和中国新闻板块的编辑陈汇江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工作,他讲得最多的是世界杯。那半个月的工作紧张而忙碌,但是对他这个体育迷来说,也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如电影回放般闪回几个月前,欢乐的一幕幕又回到我们眼前。

  “汇江,晚上德国对墨西哥,哪队赢?”同事老马从办公格子探出头来,抻着脖子问。今年俄罗斯世界杯,编辑体育版面数十年且全权负责世界杯报道的陈汇江已然成了一名专家。“当然是卫冕冠军德国了,还用问吗!”陈汇江信心满满地回道,又从球员配合到教练布阵再到对手,头头是道地分析了一遍。“哦,那我就和朋友赌墨西哥赢了!”老马淡然说道,“你认为赢的,那肯定得输,问你就是给自己增加点儿把握!”“呃……”陈汇江一脸愕然,“晚上看结果吧,你会哭得很惨的!”

  第二天,老马一脸奸笑飘过来,“谢谢了啊,托你的福,墨西哥1:0干掉了德国!”顶着两个黑眼圈,陈汇江欲哭无泪。

  2006年德国,2010年南非,2014年巴西,到今年俄罗斯,4届世界杯,陈汇江都是全程策划报道。万万没想到,俄罗斯世界杯,让陈汇江由专家变成了“砖家”,N年前的绰号“背背托”也被翻了出来,不时被同事们调侃。

  好在,报纸版面的世界杯报道内容依旧精彩,图片劲爆,标题抢眼,版式给力,这就够了!作为报纸编辑,陈汇江时常为精彩版面开心快乐,但也因找不到好稿子而苦恼,因标题不理想而烦躁,因图片没意境而戳火……

  从《北方新报》2001年创刊起,陈汇江伴着这份报纸,度过了自己的第17个记者节,这一路相依相偎,相随相伴。他希望,自己能一直走下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在冬天踢,陈汇江相信自己还会编辑世界杯的特刊。那个在冬天举行的世界杯,编完稿子该是会跟同事们相约去吃火锅喝啤酒看球赛吧?

  全年无休的 全能记者

  在北方新报社记者部,牛天甲是最忙碌的记者。他说自己是“全年无休”的记者,而在同事们眼里他更是个业务全面的“全能记者”。从2005年来到北方新报社成为一名实习生,牛天甲已经在记者部干了整整13年,这13年他一如既往地辛勤和忙碌。

  从参加工作至今,牛天甲参加的全区和全国大型采访报道数不胜数。2013年去辽宁参加全运会,是牛天甲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经历。10天的赛事,每天要准备一个整版的新闻报道。每天早上带上相机和电脑出了门,紧张的工作就开始了。采访赛事、现场写稿,中午就在比赛场地吃一碗泡面,休息则是在往返的大巴车上打个盹。晚上回到驻地,仍要加班准备第二天的采访提纲和联系第二天需要采访的教练、运动员。10天的赛程,牛天甲的工作就像打了一场大的战役。

  2015年以来,随着北方新报社融媒体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大,很多编辑和记者调整了岗位,记者们承担的采访任务更重了。由于在采访中逐渐提高了摄影技术,以及摄影记者们纷纷调换了岗位,牛天甲从文字记者逐渐转型为“文字加摄影”的复合型人才。这使他的采访任务量远远大于其他同事。

  全区两会、昭君文化节、草原文化节……每个重要活动的现场,都有牛天甲的身影,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带着随时写稿和传稿的笔记本电脑,他的工作节奏是同事们“望尘莫及”的。周末和节假日,是各种活动最集中的时候,这也意味着别人休息的时候,牛天甲反而会更加忙碌。已经多久没休过周末了,牛天甲自己也说不清了。妻子总是抱怨,周末的时候别人家都是一家三口出去玩,你总是忙的影子都抓不到,啥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能安生地一起度个周末?每每这时,牛天甲都会很愧疚,可是面对采访,他还是放不下。

  新媒体需要 “孜孜不倦”的心

  张圆是北方新报融媒体——正北方网的一名记者。2013年入职正北方网至今,他经历了新闻载体从互联网演变到智能硬件的重大变革。这一切,让他在享受新媒体发展的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也慢慢练就了一颗“孜孜不倦”的心。

  2013年,网络媒体在内蒙古自治区还属于新鲜事物,每天上网读新闻还是一件令大众自我感觉优越的事。当时,张圆采写的新闻还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至于手机直播和短视频新闻等新媒体形式,最多也就是当时人们“正在预见的未来”。尽管从发布的速度和信息的承载量来看,当时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和途径还是很高效的,但是由于阅读工具的限制,大家看新闻以及网络媒体记者发送新闻稿件的时间都是相对固定。这样,记者对时间的掌控就主动一些。

  当新媒体时代来临,手机作为新闻的载体,随时随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形式令张圆和同事们应接不暇,他们与各种新媒体环境的比赛也相继拉开了帷幕。最初,新媒体的即时性是让张圆最难适应的瓶颈。于是,张圆和同事们想办法,对一些可控的新闻时间做预判和策划,每个采访多人参与,配备各种高效的采访工具,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出各种形式的新闻。 

  两年时间,张圆静下心来,一点一滴学习。从微博到微信,从图文直播到视频直播,从3分钟以内的小视频到当下流行的15s短视频......他用自己“孜孜不倦”的心,完成了一个个新媒体形式的从无到有、从无人问津到粉丝百万的蜕变。

  从平面到立体的 思维转变

  今年6月份,做了13年报纸编辑的孟捷,成为了一名新媒体编辑。

  孟捷算得上是北方新报社的元老级采编人员。2001年《北方新报》刚创刊时孟捷就来了,做了4年记者,写过科教文卫和政法各个口子的新闻,还赶上了2003年的非典,深入疫区做了一线报道。2005年,孟捷调整到编辑岗位,成为了专刊部的一名编辑。13年的锤炼,让孟捷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编辑。

  随着北方新报社融媒体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原来的报纸编辑要转型成为新媒体编辑。5月份,孟捷成为正北方客户端编辑,负责内蒙古新闻板块。以前,就是跟图片和文字打交道,如今则要用上视频、音频、图片等十八般武艺。新闻的表现形式从平面变的立体,容量也翻倍了。

  今年下半年,孟捷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都加大了。她坦言面对这次转型,最初有过一段时间的忐忑,而最终她选择了积极学习和改变。一上午少则四十多条多则七八十条新闻将要发布。下午则是将《北方新报》原创新闻编辑后进行发布。现在《北方新报》的新闻依照先网后报的顺序发布,所以新媒体编辑要比报纸编辑更迅速地发布新闻,并且要综合运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让新闻更生动、与读者的互动性更强。

  网络编辑的工作状态需要随时待命,日常工作中,早班要从早上6点开始到下午1点,1点之后由同事接下午班,到晚上7点之后,再接同事的班值夜班到晚上12点。也就是说,两名编辑要从早上6点值班到晚上12点。

  新媒体编辑的岗位让这位新闻战线的老兵学到了更多新知识新技术。孟捷说,现在自己还远远达不到得心应手的阶段,但是她喜欢现在的工作,她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战,更愿意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新报调查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题
   第10版:中国·综合
   第11版:声音/广告
   第12版:世界·综合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健康
   第15版:劲爆体坛
   第16版:广告
记者节:我们坚守在新闻阵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