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乾隆一年用一次,这是啥杯?

  金瓯永固杯
  近日,第二季《国家宝藏》迎来了首期播出,黎明化身“乾隆”,为大家讲述“金瓯永固杯”的前世传奇。这只金光灿灿、珠光宝气的杯子,不但吸引了现在观众的眼球,更是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历史信息。

  乾隆造了很多小金杯

  黄金虽然自古以来就是贵金属,但是在古人眼里,就装满了一个字——“俗”。上古时期传下来的金器极少,对于黄金最广泛的应用,除了用来当货币的金锭,就是女孩子的首饰了。到了汉代以渐至于魏晋南北朝,各类金饰稍稍多起来。漂亮的金饰还多发现于中原的边缘地区,如内蒙古达茂联合旗出土西晋时代的金五兵佩,又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太原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所出金饰等。

  女孩子没有那么多讲究,黄金漂亮,就爱黄金。草原民族也喜欢黄金,欧亚西部草原青铜时代中期,也就是公元前2700~2500年前,生活在草原上的贵族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开采金矿、制作黄金制品。进入铁器时代早起,中亚草原兴起多支游牧文化,开采、冶炼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首饰外,还发展出大量动物纹黄金饰牌,并用黄金装饰马具、武器。所以今天我们在看一些草原民族的文物展品时,感觉满眼都是金灿灿的。2000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考察队在图瓦共和国挖掘了一处坟冢,时间在公元前七世纪,墓主人为一对夫妇,出土金器5700多件,重20公斤。

  从现在文物出土情况看,黄金的流行和使用,是一个四周向中原包围的过程。传统的中原的文人们对黄金一直不太感冒,金风再好,也需要玉露。金酒杯就更不必说,当年李白抱着金酒杯,“金樽清酒斗十千”,喝完了就郁闷了,酒杯一放,筷子一扔,自己提着把剑四处转悠。

  清代文人也不爱黄金,这些老儒生更是如此,寻遍了他们的书房,也找不出一件金器——或是有,但是都偷偷藏在小金库里。只有一个人特别有文化自信,也特别有审美主张,那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推崇藏传佛教,佛教法器和佛像都是极其费金的,内务府所造金塔,动辄耗金万两。就单吃饭一项,他就给自己配备了金器295件,银器569件,乾隆元年到九年间,宫廷每年的用金量,大概在3850两左右。所以乾隆皇帝不但自己造了专属的小金杯子,还不止造了一次,而是自主设计,配套周边,出了多种限量款。

  事情的源起

  这件事的源起,是乾隆皇帝总觉得“明窗开笔”的时候,少点什么。所谓“明窗”,就是乾隆到咸丰朝时,养心殿东暖阁的西头南面临窗,用木福扇另朋一间小屋,这间小屋叫有一方乾隆皇帝的御题匾额,叫“明窗”。里面临窗有宝座床,面东坐褥,左手边是紫檀炕案,右手以窗台为案。

  嘉庆皇帝自己说,明窗开笔仪式,是雍正时开始成为定制的。每年元旦子时一到,皇帝既不下厨房煮饺子,也不出门点挂鞭,而是在明窗案上,开笔书福。此时皇帝就身着朝袍礼服坐在面东的坐褥上,紫檀案上设一金瓯永固杯,里面倒上屠苏酒;设一玉烛长调烛台,皇帝手引发光。然后用一款定制毛笔——管端可“万年青管”,写下一些吉祥话,祈祷来年政通人和。

  比如乾隆皇帝就写过:“元年元旦,海宇同禧,和气致祥,丰年为瑞。”“二年元旦,万象同春,永永平安如意。”“三年元旦,敬迓福禧,时和年丰,内外安和。”之后,由臣下进“时宪书”,皇帝浏览一遍,寓意“授时省岁”,之后皇帝一一吩咐有司庋藏,礼仪完毕。

  当然,乾隆皇帝本人是一个雅致又多金的人,这么有寓意的酒,自然要选有寓意的杯子。写了前3年之后,他觉得杯子不好,烛台也不好。乾隆四年十一月,皇帝可能有一天想起再过一个月,要给自己的元旦添点儿新节目,于是让太监胡世杰交给乙方造办处一个事情:“白玉梅共托,配做一蜡扦,上安珐琅稳瓶,其名‘玉烛长调’,再配一金杯,其名‘金瓯永固’,先画样呈览。”不久后,乙方交出设计方案,大甲方乾隆认可,并且提出:“其金杯足子做象鼻足子,镶珠宝点翠,金杯刻‘金瓯永固’‘乾隆年制’之款。”

  正月乙方交了杯子,显然甲方皇上觉得不太满意,在初三的时候,不顾正在休年假的乙方,提出要求:“将金瓯永固往细里做。”并且要求再加制两件,还要那种“土豪金”的效果:“耳子夔龙上各安大珠子一颗,两面,每面安珠子五颗,中间一颗安大些,花头要圆的。”

  后来做的两只杯子,乾隆皇帝显然很满意,用了将近六十年。但是到了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的时候,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还不舍得离开自己住了六十多年的养心殿。这年的年底,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他又觉得,既然皇帝都换新的了,自己的小杯子旧了,也再做一件新的。于是十月二十八日,非常给力的乙方内务府,便造出了一件新的金瓯永固杯——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故宫博物院贮藏的这只。

  这只杯通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夔龙立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颗,三象头卷鼻为足,杯身錾宝相花,满镶宝石,口边刻回纹。杯前正中镌篆文“金瓯永固”四字,后面镌“乾隆年制”款式。用了“九成金二十两、正珠大小十一颗、红宝石大小九块、蓝宝石十二块、碧牙石四块”。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为了掩盖金灿灿的土豪风,杯身特别用了点翠工艺,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杯身大体是蓝色的。这种低调又奢华的工艺,是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被剪下羽毛的翠鸟通常会很快死亡,因为太缺乏动物保护精神,此种工艺今天已经用其他材料代替。

  金瓯永固杯先后做了4个版本

  那么,除了故宫博物院藏的这只顶级奢华版的金瓯永固杯,还有3只在哪里呢?其中一只金质金瓯永固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两只——一为金质,一为铜鎏金质藏于英国伦敦华莱士博物馆。如果4只杯子均为真品的话,那么内务府档案所记载:乾隆四年一只、乾隆五年两只、乾隆六十二年一只,全部存世。但是令人唏嘘的是,英国所藏的两件金杯是华莱士勋爵在1872年巴黎的一次拍卖会上,从一位叫Allegre的藏家手中购得,据说来自圆明园。从成交时间上看,很可能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的时候,从圆明园劫掠的。

  这4只金瓯永固杯咋看上去就是四胞胎,不但器型相近,尺寸出入也不大。但是如果仔细辨别,其间的差异亦显而易见。首先就是杯身花朵数量而言,华莱士鎏金铜杯——也就是第一次制成的金瓯永固杯杯身两侧花朵数量不一,一侧八朵,一侧十朵,其他三杯两面花朵数量相同,均为十三朵。其次花朵造型也不同,

  乾隆四年那只杯花瓣、花叶皆颇为尖锐。乾隆五年的两只造型比较接近,乾隆六十二年的金杯花叶最为圆润,如小花,5个花瓣并非简单的圆形而是略作波曲。大花最外的一周花瓣,其瓣尖的翻转亦更显柔和。这显然是乾隆所要的:“花头要圆的。”

  最后,就是这4只金杯上所镶嵌的宝石位置不尽相同。就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五年两件金杯共用大珠子四颗、小珠子十八颗、碧玺八颗、蓝宝石二十四颗、红宝石大小十八块。平均分下来,就是每个杯子用大珠二、小珠九、碧玺四、蓝宝石十二、红宝石九,这于北京所藏的乾隆六十二年所制的金杯是一致的。从图片上看,宝石镶嵌位置华莱士、北京、台北三件金杯均相同。华莱士金杯在“乾隆年制”一面左上方则缺一块蓝宝石。而且大概是由于颠沛流离的缘故,收藏在英国的两只金杯三足似乎有变形,放置的并不水平,看起来没有那么“永固”了。

  唱着唱着“金瓯”大清就亡了

  “金瓯永固”语出《南史·朱异传》,据说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閤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象征国家领土完整,固若金汤,像金瓯一样无可撼动。但是遗憾的是,乾隆皇帝的“金瓯永固”杯并不“永固”,用了五十七年,便“业经伤损”。乾隆皇帝的江山也并不“永固”,在他新的金瓯永固杯做成后的第六十二年,1860年,英法联军在十月攻入北京城,抢走了他残旧的“金瓯”。

  1860年,两只金瓯永固杯被侵略者抢走,我们中国人山河破碎的悲剧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六十年,是中国的“金瓯”不断被打碎的六十年。但是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政府唯一一首法定的国歌,就叫做《巩金瓯》。

  中国在晚清时期没有国歌,1880年,清政府驻英国大使、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出使期间,认为大清帝国也应当有自己的国歌,于是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拟就的《国乐草案》,并为国乐定名为《普天乐》,但未能获得批准。1896年,李鸿章出使西欧诸国和俄罗斯,主方要演奏中国国歌,李鸿章十分尴尬,用唐诗和京剧旋律东拼西凑了一首国歌,但回国后也未使用。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4日,末代皇帝溥仪批谕内阁“典礼院会奏,遵旨编制国乐专章一折”,中国第一首,也是清政府唯一一首国歌《巩金瓯》诞生。这首歌曲由清政府海军部参谋官、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禁卫军军官、皇室成员溥侗作曲。这首歌还有个别名叫《大清国雄踞列强万万年》。

  清政府到了倒台的前一年,想着还是“金瓯永固”的事业,国歌的内容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如今4只金瓯永固杯,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海峡两岸离合,文物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他背后,有说不尽的历史沧桑。

  (据《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首府看点
   第05版:首府看点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故事
   第12版:钩沉
   第13版:财经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乾隆一年用一次,这是啥杯?
合同解除公告
呼和浩特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勘察设计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