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灭  文物保护敲响警钟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轰然倒塌在熊熊烈火之中。大批法国民众站在塞纳河对岸目睹了此情此景,有人表情凝重,有人泪流满面。法国消防部门16日宣布,当天上午10时,大火已经“全部扑灭”。这场大火在令法国心痛不已的同时,也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法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巴黎圣母院等名胜古迹不仅起着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也是法国旅游业的基石。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1887年,法国通过法律保护具有国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和艺术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1913年又颁布了沿用至今的《历史古迹法》,设立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

  诚如此,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又为何破坏力度如此之大?专家认为,年久失修与木质结构屋架是导致火势蔓延的重要原因。不少法国名胜古迹为石质结构建筑。巴黎圣母院则不同,它拥有巴黎市最古老之一的木质屋架,且规模宏大,长度超过100米、宽度达13米,因此塔楼起火后迅速蔓延至屋架。此外,近年来巴黎圣母院一直被相关部门评估为“状况堪忧”。上一次大规模维修还是在1990年代,本次维修从2018年4月开始。

  目前火灾损害虽然还没有得到完全评估,但2/3的屋顶已被大火损毁,标志性塔尖也已倒塌。法国总统马克龙16日晚针对火灾发表简短电视讲话,表示希望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

  从2018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到巴黎圣母院,每一次遗产受灾、文物历劫都应给予我们警示:时代在前进,观念和技术在进步,面对文物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对于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意识应警钟长鸣,保护机制更应与时俱进,呼唤更先进的手段、更专业的技术、更智慧的途径。

  一个科技化、系统化、全覆盖的文博安全保护机制既要“保得住”、又要“传下去”,既要有“盾牌”、也要有“时光机”。无论是文物古迹的安保,还是打造智慧博物馆、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人类对于文明记忆的留存和传承还大有可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关注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内蒙古·法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广告
   第12版:旅游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广告
   第16版:劲爆体坛
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灭  文物保护敲响警钟
终止庇护阿桑奇 厄瓜多尔遭遇4000万次网络攻击
消防机器人参与灭火
伊朗“拉黑”美国在中东军事力量
荷兰生殖医学专家“偷梁换柱”  子女至少49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