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城川感受红色基因传承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张俊在  梁  亮  王玉琢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循着红色足迹,7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所到之处,处处燃烧着熊熊不息的信仰之火,传递着融入血脉的红色精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来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一中学的教师们举起拳头,庄严宣誓。

  “阳早寒春的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他们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他们追随阳春白雪般的精神世界,这是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讲解员肖文莎每每讲起阳早寒春的故事,总有不少学员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这次党性教育,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坚定了新时代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来自自治区农村信用联合社的严夏年深有感触。

  一个小马扎、一本红彤彤的笔记本,是过去红军开会学习的情景再现;一段振奋人心、催人泪下的历史故事,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党课;一场营救,一次拉链,是凝聚力和团队协作力的深刻实践。

  回望历史,1945年3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抗战的全面胜利,特别是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和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延安民族学院从定边迁到当时的内蒙古伊克昭盟城川镇。自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建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院校,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重要研究基地,无数少数民族青年学子由此出发,奔赴民族解放的烽火征程,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继承革命历史优良传统,鄂托克前旗以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上建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中心,开辟王震井遗址纪念园、伊西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等鲜活培训教育资源,通过将革命旧址转化为现场教学课堂,将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教材,开创融合民族革命特色的红色教育新路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教务科负责人鱼克玺介绍。

  自2017年7月开班以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已累计培训学员272期,14261人。加上学习参观的团体和个人,总人数已经突破32万人次。学员除来自我区各地,还有来自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北京、新疆、广西、云南、海南、宁夏等8个省、市、自治区。学院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确定为现场教学基地,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身穿红军军服,挎上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书包,上“红色课堂”、感受“红色体验”、倾听“红色经历”、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学习中不断坚定信仰,在思考中不断得到启迪,在实践中砥砺前行,入脑入心、知行合一。一届届学员们深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公益广告
   第04版:首府/热线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奋斗新时代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故事
   第12版:小记者·习作
   第13版:汇生活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整改进行时
在城川感受红色基因传承
张漫萍:忠贞国事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