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头市:70年来为国家工业振兴和国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新报讯(北方新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刘晓君)  9月1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包头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故又称鹿城。1950年2月23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成立。“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有6个落在包头,是国家布局的重点工业城市,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燃料在这里生产,中国高铁三分之一的钢轨用量由这里提供。70年来,包头为国家工业振兴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在1984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

  这里资源富集、工业体系完备,发现矿物58种,探明铁矿储量34亿吨,稀土工业储量4350万吨、居全球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特种钢、装备制造和军工制造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材料生产应用研发基地,被誉为“稀土之都”“草原钢城”,是国家确定的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之一。

  这里科技集聚、创新氛围浓厚,聚集了自治区40%的专业技术人才、60%的工程技术人员,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6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创新型企业124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3个、院士工作站46家,是全国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四通八达,拥有呼包鄂榆国家级城市群唯一的满都拉口岸,是“一带一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点节点和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前沿窗口。

  70年来,包头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较1952年增长1628倍和2426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包头市在289个城市中综合经济竞争力居第76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包头市始终秉承建市之初唯一一个由中共中央直接批复的地级城市规划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32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84%的城镇化率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半城楼房半城绿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转变,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被称为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70年来,包头市人民生活稳步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7407元和17435元,居我国西部城市第1位和第6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建国初期的3.4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数量分别是1950年的637倍、1031倍、126倍。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2019年普通高考一本率、本科率、平均分三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区首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法治
   第05版:首府看点
   第06版:内蒙古·人物
   第07版:奋斗新时代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小记者·活动
   第13版:汇生活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包头市:70年来为国家工业振兴和国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十届自治区党委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