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3万多件玉雕作品,其中有一件被誉为“玉中之王”,它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玉雕作品——“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雕刻于清乾隆年间,高约224厘米,宽约96厘米,底座高约60厘米,总重量在5吨以上,该玉山用料为致密坚硬的青玉。在玉山中部,雕有峻岭叠嶂、悬崖峭壁、遍山洞穴、花木古松、飞流瀑布,又有云雾升腾至山顶。正面山腰上,指挥者大禹正在亲自劳作,他与随从用锤打、镐刨、杠杆捶击等方法,凿石开山使水留下。玉山之上,三五成群的劳动者在山崖上劳作,共构成十几处场景,全面展示了古代开凿技术。他们有的拿着锄头开凿山壁,有的拉着车子搬运山石,有的拿着杠杆撬动巨石,场面紧张热烈,显示出先民们开山治水的信心。玉山顶部的情形则富有浪漫气息,不仅有奔跑跳跃的麋鹿和猿猴,还有快要登上巅峰的老者及仆从,在山顶浮云处还有几个雷公模样的神仙鬼怪正以雷火助力开山爆破。玉山底部配有铜嵌金丝的山形青褐色铜铸底座,与青白玉的晶莹光泽搭配,更显雍容华贵、互映生辉。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整个环绕式的玉山场景,都能看到山壁、花树、劳动者、工具,没有任何累赘之处。玉匠师随形施技,以写实的“剔地起突”雕琢工艺,采用浮雕、凸雕、深雕等技法,将题材与玉石料的原有形状巧妙结合,用立雕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多种姿态动作,体现出极高的雕刻技巧。
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有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玺文。背面上部阴刻乾隆帝长篇题跋《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其中有御制诗一首,诗中曰:“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点明此玉山为“重器”。诗文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玺文。
如此大的玉材产自何处?
如此大的玉材产自何处?从玉山上刻御制诗“兹得密勒塔巨材”一句可知,其原材料开采自我国新疆和阗(今和田)一带的密勒塔山。“密勒塔山”在玉器史上负有盛名,其在晋代郭璞注《穆天子传》,及唐代李善注《南都赋》中都有提及,当时称为“密山”。清时,密勒塔山得到大规模开采,最多时有两三千人同时作业。
站在“大禹治水图玉山”前,其庞大的体量令人震撼,据说整块玉材原重10吨以上。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如此规模的玉材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从新疆运抵京城呢?据清代泾州知州黎谦亭所作《瓮玉行》诗序云:“于阗大玉三,大者重二万三千余斤,小者亦数千斤,役人畜挽拽,卒以千计,至哈密有期矣”;乾隆帝在《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跋文中也提道:“采得大玉,由冰而拽运至京师”。据学者研究,当时为了运输这块巨大的玉料而专门制作了轴长近12米、装有铜质扶手的特种大型专用车辆,在车辆前行时,车前有多匹马拉拽,车后有大批民夫扶把推运,逢山凿岩开路、遇水导河架桥;冬天则在道路上泼水结成冰道,然后在冰面上拖运。就这样,每天大约走五到八里,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将其从和阗运抵京师。
历时7年雕刻完成
玉料抵京后,乾隆帝认为如此罕见的大玉应该用来表现丰功伟绩,于是决定按清宫内府所藏《大禹治水图》(创作年代不详,至少为元代以前)作为稿本,雕琢一座高大的玉山。此后,乾隆帝钦定清宫造办处画工设计画出“大禹治水图”纸样,并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按玉山的正、背、左、右四面共画四张图样,然后制成蜡样随玉料一起发往扬州进行雕刻。
从京城到扬州有水路可走,因而速度较快,也不像陆地运输那么麻烦。蜡样和玉料运抵扬州后,由于当地天气较热可能会导致蜡样融化,所以又申请重新按图样做成木样运往扬州。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正式开始在玉料上依照木样大小和纸样所贴深浅尺寸、数目对玉料进行打取钻心、雕刻光细。
雕刻如此庞大的玉料,难度空前。据学界考证,琢磨玉山时,为了方便上下、前后、左右同时多人制作,定要沿玉山周围搭一棚架,棚架上还要有可供上下左右活动升降的构造。玉山上深进的山洞、镂雕的树木枝干叶脉等处,均留下许多不同口径的圆形琢痕,可知当时玉山在制作时除用传统的琢玉铊子外,还有大小口径的管钻。铊子和管钻除手工转动使用外,都离不开能使其旋转的器械,并且要用水掺金刚砂来配合。制作这件大型玉山,除前述的棚架和可以活动的“踏跺”一类设备外,还要用金刚石特制的刻玉刀雕琢。
乾隆帝亲自筹划了玉山雕琢制作的全过程,工匠们在凿玉前,要把每一张图纸、每一个纹样先交由皇帝过目并批示,如不满意就要及时修改,直到敲定。从清乾隆四十六年玉材抵京算起,直到清乾隆五十二年玉山雕琢完成,再经水路运回京城,前后共耗费约6年时间。玉山抵京后,乾隆帝又命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永泰刻字,将御制题跋、诗文、玺文篆刻在玉山背面,又耗时约一年,总共历时7年方雕刻完成。
勇战水患的不朽丰碑
刻字完成后,玉山拟定了5处放置地点,并画好地盘纸样5张以供皇帝钦定。最后,乾隆帝选定紫禁城内乐寿堂安设玉山,并将该处原陈设“西洋水法一统万年青”换掉。此后,“大禹治水图玉山”便一直陈列于乐寿堂,至今再未挪动。
乾隆帝对“大禹治水图玉山”非常珍视,他在玉山跋文中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功绩,称其“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此外,乾隆帝还详述了玉山制造的始末,提及“是器致之以万里,攻用十年告蒇事,博大悠久称观止”。在跋文最后,乾隆帝又点名了制作玉山的目的:“获此巨珍,以传古王圣迹。非耳目华嚣之玩可比也……因即免其每岁春贡之玉,着为令典,以示体恤。后之人思艰图易,抚驭有方,征求勿事,慎守旅獒之训,以凝承大宝,庶不负予制器垂裕之深衷耳”,以此告诫后世不要再雕刻类似的玉山了。
综上可知,乾隆帝命人雕刻“大禹治水图玉山”有着明显的个人意图,但即便如此,该玉山依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伟大创举。这件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凝结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其雕琢技艺更是达到了玉器制作的顶峰。玉山上,以大禹为代表的治水先驱不屈不挠、勇战水患,这座气势磅礴的艺术品由此成为中国人战天斗地的不朽丰碑。(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