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上”挠阁

  文/新华社记者  赵  阳  柴  婷

  “挠起!”郝来喜的挠阁“云直播”表演开始了!

  踏着鼓点儿,和着丝弦儿,郝来喜和儿子郝永俊冲着手机镜头,挠起了心中的仙阁儿。10岁的孙子郝锦程手握直播“神器”,紧跟着他们的步伐,不时向网友介绍着:“‘云上’挠阁,云过年!这是来自山西代县的非遗表演挠阁,我们祖孙三人与大家云上欢庆元宵!欢迎大家多多点赞哟!”

  郝来喜是代县峨口镇郝街村人,也是峨口挠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他五六岁开始接触挠阁,至今已近七十年。

  “挠阁”,为晋北方言。“挠”即抬起,“阁”为儿童。峨口挠阁是流传于雁门关内外的一种“百戏杂艺”,有上千年传统,被誉为“无言的戏剧、空中的舞蹈、流动的杂技、鲜活的雕塑”,过去在打仗前表演用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平日里表演是祈祷来年的五谷丰登,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挠阁架子由生铁打造,重十五公斤,大多数已经使用了数十年。架子上的鸟兽、花卉、高粱玉米、大红辣椒等造型,需每年重新装饰,力求崭新艳丽、花团锦簇的效果。

  然而,因为疫情,当地已经两年没有举办春节期间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心里感觉空荡荡的。”郝来喜感慨道。

  看到孙子在家中上网课,郝来喜萌生了通过网络直播表演挠阁、传播非遗文化的想法。“就地过年,没回老家,看到直播,乡愁涌上心头,我落泪了!”“从来没有见过,希望有机会可以亲眼见到!”“老爷子老当益壮,技术高超”……看着网友们的留言,郝来喜一家子既感动又兴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人物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听文物讲故事⑥】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博物馆说》云端呈现中华文物神韵
这只水牛不怕虎
“云上”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