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课下乡:为留守儿童点燃艺术之光

  我和老师一起唱歌
  一起展示创意画作
  看看我的扇子画
  认真学画画
  跟着老师学舞蹈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  马丽侠  首席记者  牛天甲  见习记者  费  捷

  有爱陪伴不孤单,中秋就要“益”起过。 9月10日,由《北方新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的“益”起过中秋公益活动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巴音中心校,志愿者们送课下乡,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音乐、舞蹈、美术课,还有书籍和月饼等礼物,提前给孩子们送去中秋祝福,陪伴31名留守儿童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乡村小学 飘出阵阵歌声

  “谁知道中秋节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音乐课正式上课前,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四学生史特嘉先和孩子们互动热身。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氛围一下子热烈起来。随后,老师将重点转移到音乐课上,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讲起,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音高、音值、音色、音量”。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一展歌喉。“这个是乐谱,大家看着乐谱上的字,先跟着我大声朗读歌词……”史特嘉老师将事前印好的《我和我的祖国》乐谱发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一脸茫然,纷纷发出疑问:“不是唱歌吗?怎么变成了朗读?”“朗读是为了打开牙关,找到张开嘴巴的状态,并在唱歌时保持内腔打开,在演唱时就能咬字更清楚。”史特嘉老师认真解释着,并把孩子们分成两组,让他们来一个朗读声音大比拼。朗读中,三年级的史新波对音乐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配合度极高,引起了老师注意,让他担任小组长。在史新波的影响下,他左右两边的同学也积极响应,课堂氛围一度高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在正式发声唱歌前,老师先做示范,优美的歌声让同学们不禁发出“哇”的赞叹声。史特嘉老师一句一句耐心教学,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孩子们学得起劲认真。音乐课结束,孩子们还表演了大合唱,巴音中心校的校园回荡着孩子们响亮的歌声和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嘉嘉老师唱歌真好听,要是能经常来上音乐课就好了。”课后,三年级的郑可意犹未尽地说道。

  乡村老师 学习特色课教学方法

  在特色课送教过程中,认真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56岁的数学老师王俊清。只见王俊清拿着教案,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听课的同时,还不忘记录老师的教学流程、互动技巧和教学方法,以及一些特色课的知识点。“我这个学期负责兼职音乐老师,可是我一点音乐都没学过,真是一头雾水。”王俊清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学她就犯愁了,想着怎么才能把音乐课教好,思来想去,最后也只能是她根据课本讲理论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放音乐作品。这次送特色课的活动不但给孩子们送来了艺术知识,也给了她很多教学上的启发,比如唱歌前要先大声朗读等等。王俊清已经在这所学校从教近40年,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兴衰,更深知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对于特色课的渴望。“我们学校有的孩子其实很有艺术天赋,可惜没有专业老师授课,他们的特长发挥不出来了啊。”王俊清望向孩子们,满脸惋惜,然后向记者询问:“这样的特色课能不能经常送啊?”

  舞蹈课上释放自己

  “舞蹈好美”“老师好美”……在舞蹈课上,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的大四学生李银萍给孩子们展示了一段民族舞,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李银萍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让孩子们瞪大了双眼,对舞蹈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起来。正式上课前,李银萍老师让孩子围着她站成一个大圈,开始带着孩子们做热身操,孩子们满怀好奇地模仿着老师“奇怪”的动作。热身后,老师又将孩子们分成三组,从最基础的舞蹈动作教起来。“这是一手位,这是二手位……”李银萍先从舞蹈的手位练习开始,让每组学生跟着她做。示范组的同学做动作时,候场的同学也会跟着模仿,学习得非常认真。女同学们学习得很快,可是到了男同学那里总会有点不自然,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做动作,“舞蹈就是要释放自己,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要让大家在舞蹈课上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舞蹈手位熟练以后,李银萍开始教孩子们民族舞中的“弹拨手”动作,老师打着节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孩子们也跟着节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

  “舞蹈很好跳,不难!就是没有老师教我们。”课上,身为体育委员的五年级男生李国辉一边模仿舞蹈老师的动作,一边笑着说。每学一小段,老师都会播放音乐带着同学们跳,这个环节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环节。“平时都是看别人跳,没想到自己也能跟着音乐跳,这种感觉特别好。”四年级的穆帆影说道。舞蹈课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希望老师能经常来,教给他们一支完整的舞蹈。

  为孩子 筑起艺术梦想

  走进巴音中心校干净整洁的校园,操场上的欢声笑语远远传来,孩子们活泼灿烂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人。同行的锡林南路小学分校美术老师吴利清在路上一直备课,这是她第一次下乡送课,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筑起艺术梦想。

  活动当天,吴利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堂手工、绘画相结合的美术课。看到志愿者发放到每个人手中的绘画工具,有彩笔,有扇子,孩子们的眼神既期待又疑惑,要在哪儿绘画呢?“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绘画主题和中秋有关,除了传统的赏月、吃月饼,大家想一想,和中秋相关的小动物是什么呀?” 吴利清老师话音刚落,大家纷纷想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异口同声回答:“兔子!”“对了!那我们先来画一只兔子,大家要把兔子画在你们面前的扇子上,你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想画什么样的兔子都可以……”说着,吴利清拿起彩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上尖下圆的兔子脑袋,然后画上耳朵、眼睛、鼻子,她一边画一边引导,孩子们一个个落笔如有神,迅速拿起彩笔以扇面为画板,开始创作起来,黑兔子、绿兔子、粉兔子,或坐,或卧,或站……每一把扇子的图案都新颖独特、充满了奇思妙想,此时的每一孩子都变身为创意满满的小艺术家。11岁的杨梦婷第一个完成画作,她不仅画了玉兔、月亮,还画了桂花树,旁边写了一行小字:中秋快乐,并祝大家的父母都能回家过中秋。“身边的好多同学父母都不在身边,我希望中秋节他们的爸爸妈妈都能回家和他们一起过中秋。”杨梦婷说出了写中秋寄语的想法。吴利清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认真地作画,内心充满了感动:“能跟随活动走近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圆梦,感觉非常开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很有想法,他们没有一板一眼照着我画的样子去画,而是加入很多自己的创意,这正是我所乐见其成的,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再来给他们上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策划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关注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送课下乡:为留守儿童点燃艺术之光